
約 6,600 萬年前,撞擊地球引起一系列變化導致大量恐龍物種滅絕的小行星,科學家終於知道它從哪裡飛過來。
這顆直徑超過 9.6 公里寬的小行星於白堊紀末撞擊史前中美洲(如今的墨西哥猶加敦半島),除了形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也引發大規模火災與氣候變遷,最終導致 60% 以上已知物種滅絕,包括霸王龍、三角龍、飛行翼龍、滄龍、其他爬行動物等,另一方面也為哺乳類動物興起開闢道路。
地質學家從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注意到的第一個跡象是,區分白堊紀與下一時期(古近紀)的岩層(稱為 K-Pg 界線)含異常高濃度銥,這種金屬在地殼很少見,但經常可從隕石、小行星發現;關鍵之處在於,太陽系不同地方的隕石,元素同位素含量也不同,如太陽附近隕石與太陽系外側隕石有不同化學特徵。
現在地質學家確定這顆毀滅性小行星的來源:它是在太陽系外部形成的碳質球粒隕石,不是彗星或其他潛在撞擊物。

▲ 地質學家確認 6,600 萬年前撞擊地球導致大規模物種滅絕的小行星起源。(Source:Pixabay)
新研究也強調確實是小行星撞擊引發白堊紀末物種滅絕災難,相近時期印度德干高原雖然發生大規模火山活動,釋放大量二氧化碳與硫酸鹽,但這些溫室氣體可能緩解小行星撞擊後引起的長時間冬季。
至於這顆原本徘徊於木星軌道之外的小行星如何一路撞向地球仍是個謎。早期太陽系,多數小行星大小的岩石都被重力吸引形成行星與衛星,代表這顆撞地小行星早年一定以某種方式逃過這種命運,直到約 6,600 萬年前才進入穩定軌道,剛好木星又在遷移過程某刻順路將這顆小行星拉出軌道,使它以秒速約 20 公里高速射向地球。
- Dinosaur-killing asteroid was a rare rock from beyond Jupiter, new study reveals
- We just learned where the asteroid that ended dinosaurs came from
- An asteroid wiped out the dinosaurs, not a comet, new study finds
- Scientists Finally Know Where the Dinosaur-Killing Asteroid Came From — At Least They Think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