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攝取不足會損傷 DNA,退化性疾病風險升高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23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鎂攝取不足會損傷 DNA,退化性疾病風險升高

最近澳洲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新研究顯示,富含鎂的飲食對健康至關重要,因能避免細胞 DNA 損傷和許多慢性退化性疾病風險。論文刊登於《歐洲營養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鎂僅次鈣、鈉及鉀,是人體第四豐富礦物質,也是細胞許多代謝路徑和生化反應等超過 600 種酵素的輔因子。鎂也與數種生理功能有關,如骨骼強化和發育、神經功能、血糖和血壓調節、蛋白質代謝等。鎂對 DNA 修復也扮演重要角色,因許多酵素都需要鎂才能發揮作用。

本次共檢測 172 名中年人血液樣本鎂、「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葉酸和維生素 B12 濃度。發現鎂離子與同半胱胺酸有明顯負相關性,鎂含量越低,同半胱胺酸就越高;鎂與葉酸和維生素 B12 則呈正相關,鎂含量越低,葉酸和維生素 B12 也越低。已知葉酸和維生素 B12 與同半胱胺酸正常代謝有關,含量下降會導致同半胱胺酸上升。

由於同半胱胺酸會透過: 1. 增加自由基濃度;2. 損壞細胞 DNA 修復系統;3. 可能直接傷害 DNA,故缺鎂時上升的同半胱胺酸很可能累積更多 DNA 傷害。另一方面,鎂是許多 DNA 修復時關鍵酵素的輔因子,包括 DNA 合成和修復酵素,DNA 聚合酶(DNA polymerase)就需鎂協助催化 DNA 合成。若缺乏足夠鎂離子,這些酵素的活性會顯著下降,阻礙 DNA 正常合成和修補。

南澳大學分子生物學家佩瑪爾·迪奧(Permal Deo)博士表示,鎂攝取過低(每天少於 300 毫克)會增加許多疾病風險,但迄今鎂預防 DNA 損傷作用尚未充分研究。他說:「此研究顯示,血液鎂含量低(低於 18 毫克/公升)與 DNA 損傷增加確實有某種相關性。」這會損害基因,使人更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胃腸道疾病、各種癌症和糖尿病。

成員邁克爾·費內奇(Michael Fenech)教授表示,長期缺鎂可能破壞能量產生而使細胞缺乏活力、組織加速老化,更容易罹患多種疾病。為了避免缺鎂的健康風險,適當補充鎂至關重要,富含鎂的食物有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堅果及全穀類等,幫助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