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首座鋰精煉廠於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特邦落成,每年生產足供應 50 萬輛電動車電池需求的氫氧化鋰,德政府寄予厚望,視為電池供應鏈自主、擺脫依賴中澳的重要一步。
歐洲鋰等電池關鍵原料供應長期依賴海外,工業用97%鋰來自中國。為強化供應鏈自主,歐盟3月通過《關鍵原料法》,歐盟目標2030年前達到對單一國家任一戰略性原料依賴度不超過65%,且不低於40%加工必須在歐盟境內完成。
9月18日,位於德國薩克森─安哈特邦(Sachsen-Anhalt)比特費爾德─沃爾芬(Bitterfeld-Wolfen)化學園區的鋰精煉廠落成,由荷蘭AMG德國子公司「AMG Lithium」負責經營,是歐洲首座專門加工生產高純度氫氧化鋰的工廠。
化學園區總經理海涅(Patrice Heine)接受當地公共媒體「中德廣播公司」(MDR)採訪時表示,「鋰精煉廠的穩步生產將減少歐洲對中澳兩國的依賴,並強化歐洲電池供應鏈的市場優勢。」
為達碳中和目的,全球對電動車需求越來越高,AMG Lithium投入1.4億歐元建造的德國新廠,每年可製造2萬噸供50萬輛電動車電池使用的氫氧化鋰,總經理謝瑞爾(Stefan Scherer)說,該廠預定擴建兩次,年產量將達10萬噸。
德國政府高度重視此專案,並視為推動能源轉型和電動車產業自主的重要一環。基礎建設部長胡絲肯斯(Lydia Hüskens)18日落成典禮上強調,此廠投產將促進德國及歐洲電池供應鏈自主化,並帶動德東地區經濟成長。
比特費爾德─沃爾芬市市長阿申克(Armin Schenk)則指出,鋰精煉廠是比特費爾德─沃爾芬工業發展和創新精神的體現,「化學園區基礎設施與產業聚落完善,使我們吸引更多國際投資,進一步強化德國在歐洲鋰電池供應鏈的角色。」
目前化學園區約360家德國傳統化學公司及國際化工集團入駐,隨新落成的鋰精煉廠投產,薩克森─安哈特邦將與特斯拉工廠所在的布蘭登堡邦、半導體重鎮薩克森邦,形成支撐歐洲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樞紐,也為疲弱的東德經濟注入新活力。
𝗦𝘂𝗰𝗰𝗲𝘀𝘀𝗳𝘂𝗹 𝗼𝗽𝗲𝗻𝗶𝗻𝗴 𝗼𝗳 𝗘𝘂𝗿𝗼𝗽𝗲’𝘀 𝗳𝗶𝗿𝘀𝘁 𝗹𝗶𝘁𝗵𝗶𝘂𝗺 𝗵𝘆𝗱𝗿𝗼𝘅𝗶𝗱𝗲 𝗿𝗲𝗳𝗶𝗻𝗲𝗿𝘆
Today, we celebrated the opening of our lithium hydroxide refinery in Bitterfeld-Wolfen, Germany. https://t.co/bl3JwbLl8T pic.twitter.com/Ndq3Ul0gYB
— AMG Critical Materials N.V. (@amg_criticalmat) September 18, 2024
(作者:林尚縈;首圖來源:Germany Trade & In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