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產過剩衝擊產業,由最終財市場延伸至中間財市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31 日 7:5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半導體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生產過剩衝擊產業,由最終財市場延伸至中間財市場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2 月 23 日宣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及中國政府推動的產業政策展開調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指出,中國為了取得全球市場主導地位,各行各業推動非市場政策方法,用廣泛反競爭和非市場手段,可能傷害包含美國等許多國家。

這項調查主要聚焦於基礎半導體和中國採取的行動是否對美國商業構成負擔。這是因為,從汽車到醫療裝置等許多產品都會用到基礎半導體。在中國電動車生產過剩的情況下,成熟製程晶片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這使得中國成熟製程業者的產量也逐步提高,同樣會導致市場供過於求的現象。

中國內需緊縮,會出現供過於求?

中國面臨生產過剩的產業已從化學、鋼鐵、鋁、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到電動車產業,再到成熟製程的半導體。除了成熟製程的半導體外,我們可以預期包含IC設計與封裝測試產業等半導體關聯產業的廠商,也都會受到生產過剩的衝擊。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許多中國廠商在面臨市場生產過剩的情況下,逐步減產,但是,在面臨中國國內需求持續緊縮的情況下,即使廠商的產量降低,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中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分別為0.2%與2.5%,生產者物價指數已是連續26個月呈現負成長。當一個國家的生產者所製造的產品出廠價格持續降低時,表示該國的產品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或需求不足所致。因此,由中國的CPI與PPI的數據可以知道,中國經濟受到需求不足的影響仍是相當大的。在中國原本已有能力生產成熟製程晶片的情況下,由於先進製程的晶片技術已受到美國政府的管制,因此,許多廠商僅能生產成熟製程的晶片。此時,生產過剩的問題將更為嚴重。

中國生產過剩,對日本汽車產業造成巨大衝擊

面對中國多個產業均存在生產過剩問題的情況下,許多廠商雖然希望可以避開中國市場的競爭轉往其他國家的市場進行銷售,然而,中國廠商為了去化過剩的產量,必然也會轉往其他國家銷售,以增加獲利。這也是為何歐盟在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課徵反傾銷稅後,也對中國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

平心而論,若中國廠商在美國市場有傾銷或低價競爭的事實,則中國廠商也可能以類似的手段在歐盟、加拿大或日本等國殺價競爭。換句話說,除了與中國廠商具競爭關係的國家需要擔心低價傾銷或補貼的不公平競爭外,希望開拓在中國以外市場的廠商也需擔心中國競爭者有相同的誘因在他國市場進行銷售。因此,只要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無法解決,世界各國的廠商獲利面臨中國生產過剩的威脅並不會停止。

面對中國生產過剩的問題,以汽車產業為例,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已在11月公布上半年獲利衰退93%,宣布全球裁員9,000人,日產在本月也與本田汽車(Honda Motor)協商成立控股公司以提高市場競爭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今年1月的市場折扣與新車成交價格為基準,其公布今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售量雖然增加8.5%,但是,累計損失達1,776億人民幣,較2023年多出931億人民幣,由此顯見,中國電動車產業生產過剩與低價競爭對廠商的衝擊。

經濟部應關注生產過剩的衝擊,效法歐美作法

最後,對我國政府而言,除了太陽能電池、電動車與成熟製程晶片等受美國政府關注的產業外,經濟部也應該關注電動車的其他零組件生產過剩問題對我國產業可能帶來的衝擊。短期而言,部分汽車零組件業者可能因中國生產過剩而受益,但是,長期而言,一旦中國當地業者產能逐漸擴大,其對競爭者的傷害都是巨大的。因此,面對中國生產過剩的產業出口到台灣國內的產品,我們也應效法美國與歐盟的作法,了解有無中國廠商有無藉由傾銷、產業補貼或強迫勞動等不公平競爭的手段進入市場,以降低對我國產業的傷害。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