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AI 持續推動科技發展,大環境面臨缺工、全球開始重視綠色碳排的趨勢下,「人形機器人」逐漸成為下一波主角,不管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都不斷提到人形機器人的未來,而台廠有哪些商機可以掌握呢?
TrendForce 研究經理曾伯楷預期,2024~2027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安裝量的 CAGR(年均複合成長率)將持續上升,長期來看導入機器人對產業的效益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將逐漸帶動機器人成長。
至於台廠機會在哪?曾伯楷認為台廠從電池、關節總成到決策感知和機械手掌,台灣都有相對應廠商可供應,台灣在整個人型機器人提供一站式的整機服務。以技術面來看,台廠在機器視覺已經佈局已久,當其他廠商做 2D 視覺時,台灣已經投入研發 3D 視覺,當人形機器人出現時比其他廠商更具優勢。
再來是包括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等傳動元件,這也是台廠很早就投入的領域。曾伯楷表示,台灣在機器視覺、傳動元件能做到一定程度客製化,且有完善的工藝技術,透過台灣具有彈性的技術力和群聚能力,可望滿足大廠需求。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預期,整個通用型機器人技術在接下來 10 年內會蓬勃發展,相較於 AI PC、AI 手機,人型機器人就是 AI,機器人是 AI 的終端,因此主要更多著重在技術提升,如推出 Omniverse 平台或針對機器人的服務等。至於台廠,曾伯楷表示有些台廠著眼於後期調教軟體或機器視覺,如果是前期訓練端部署仍會跟大廠接洽。
曾伯楷預期,整個 AI 人形機器人產值將在 2027 年面臨爆發性成長,主要來自機械動力、AI 訓練與部署及後期應用,會讓整個人形機器人應用非常明顯、效益也大。目前亞馬遜已經部署好幾十萬台物流機器人,除了日常物流外也進行搬運,預期人形機器人未來將慢慢走入工廠。
曾伯楷認為,人形機器人重點發展首先是製造業或智慧工廠,因為需求較大,也有足夠資本導入;再來是醫療,因為目前缺工、人力吃緊,人形機器人可大幅減少護理人員壓力,幫助他們騰出很多時間,目前台灣已經有非常多廠商投入護理機器人的布局;最後是陪伴跟照護功能,會有很多陪伴機器人出現,當機器人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家家戶戶都有機會擁有一台陪伴型的人形機器人,這個成長數量就會相當可觀。
然而,目前人形機器人發展主要挑戰來自「理解、決策及互動」這三個方面,必須與用戶進行完整互動,也是廠商急欲克服的狀況,尤其未來導入到居家這種容錯率相對較低的環境中,必須減少機器人「理解、決策及互動」錯誤的機會。
除了技術問題外,曾伯楷表示,數據蒐集、安全隱私以及機器人背後的倫理和法律問題,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舉例來說,如果今天家裡發生事情、機器人犯錯了,該由誰負責?是用戶、供應商、通訊商還是第三方?這些都需要法規進行釐清。
最後是成本,如果要作為消費性電子產品,成本仍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如果像蘋果 Vision Pro 依樣價格過高,即使有興趣仍難以買單,機器人也是一樣,必須成本壓到用戶可接受的範圍,才有機會進行導入。曾伯楷認為,當上述問題全部解決時,可以預期人形機器人將會爆發。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