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皮可倫坡號(BepiColombo)探測器 1 月 8 日第六次飛掠行星水星,順利完成最後一次重力助推,並在僅距離水星北極幾百公里處,拍下可能處於永久陰影下的冰冷隕石坑,以及沐浴陽光下的廣闊北方平原的清晰影像。歐洲太空總署 9 日年度新聞發表會公布第一批影像,來看看這次近距離接觸水星三張最佳影像吧。
第一張影像(下圖)BepiColombo越過水星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線,獲得獨特機會,直接觀察水星北極永久陰影的隕石坑Prokofiev、Kandinsky、Tolkien和Gordimer,這些終年不見陽光的隕石坑底部永遠黑暗,儘管水星是最接近太陽的行星,但沒有光線照射的隕石坑還是太陽系最冷的地方。
(Source:ESA,下同)
令人興奮的是,有證據顯示這些陰影隕石坑可能有凍結水。水星是否真的有水,是BepiColombo未來環繞水星軌道後要解開的關鍵謎題之一。M-CAM 1的視野中,水星北極左側是稱為Borealis Planitia的廣闊火山平原,是水星最大平坦平原,是由37億年前大量噴發的熔岩形成。熔岩填平隕石坑,如Henri和Lismer隕石坑。表面皺紋是熔岩凝固後數十億年形成,可能是因行星內部冷卻時收縮的反應。
第二張影像(下圖)為第一張影像5分鐘後拍攝,可看到平原延伸到水星表面很大部分,以Mendelssohn隕石坑最顯著,外緣幾乎被熔岩淹沒,只有少數較小較新撞擊坑在光滑表面留下凹痕。更遠處仍在Borealis Planitia範圍內的Rustaveli隕石坑,也是類似命運。
左下是巨大Caloris盆地,是水星最大隕石坑,跨度超過1,500公里,形成盆地的撞擊使水星表面傷痕累累遠達數千公里,從它向外輻射的線性槽可證明這點。一條特別大的裂痕上方,出現一片迴力鏢形狀明亮的熔岩流,看起來與Caloris盆地底部和更北的Borealis Planitia熔岩顏色相似。而BepiColombo未來要解開的另一個謎題,就是熔岩移動方式,是流向盆地內部,還是從盆地流出?
第三張影像(下圖)是由M-CAM 2拍攝,展現兩種將明亮物質帶到表面的壯觀例子:火山活動和大型撞擊。靠邊緣的亮斑是Nathair Facula,是水星最大火山爆發的痕跡,中央有個直徑約40公里的火山口,至少經歷三次大規模火山爆發,噴發物沉積範圍超過300公里。左側是相對年輕的Fonteyn隕石坑,約三億年前形成,從向外輻射碎片的亮度可看出它的年輕程度。將來BepiColombo多台儀器將分析水星地表的新舊區域成分,幫助我們了解水星構成及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