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將簽署行政命令,將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 25%的關稅,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 10% 的關稅,預計 2 月 4 日正式上路。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對這三個國家的部分商品徵收的關稅,已接近甚至超過川普規定的水準,但這些關稅只適用於特定類別商品。
目前,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的資料,進口工業產品(占美國商品進口的 94%)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率為 2%,其中有一半的工業產品是免稅進入美國。
川普想達成什麼目標?
川普財政部長、前對沖基金經理 Scott Bessent指出,人們應預期川普會以三種方式使用關稅,分別是補救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為聯邦預算增加收入及與外國談判時發揮作用並取代制裁。
根據川普的說法,關稅是為了振興美國製造業,阻止美國因貿易不公平而遭其他國家「剝削」。他提出混合使用關稅和激勵措施(如加快審批)的想法,吸引企業赴美建廠。
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幾輪關稅,經濟學家認為這些關稅對美國消費者是種稅收,阻礙美國經濟成長。本地製造商不會總搶著生產被課稅的產品,而且如果國內沒有替代供應,產品價格就會上漲。
然而,這沒有影響川普的熱情。他接受彭博社總編輯 John Micklethwait 採訪時表示,「我們要讓企業回流,進一步降低赴美生產公司的稅收,以強大的關稅保護這些公司」。
至於增加財政收入部分,關稅收入有助於彌補川普減稅造成的影響。他希望延長第一任期時在 2017 年批准的所得稅減免措施,其中許多措施將於 2025 年底到期;川普甚至提出擴大這些稅收減免的建議,如對小費和社會保障收入免稅,或將企業稅率從 21% 降至 15%,預期 10 年內政府收入將損失 4.6 兆美元,但如果川普全面加徵關稅後,在同一時期可望帶來高達 2.5~3 兆美元的收入。
最後是作為外交談判的籌碼。根據 Bessent 的說法,川普認為制裁已經被過度使用,使其他國家遠離美元,反而關稅是談判中獲取籌碼的一種方式。
川普 1 月與哥倫比亞的短暫對峙,讓外界看到他的策略。川普威脅對無證移民的遣返航班徵收關稅,引發貿易戰危機,然而在兩國達成協議後,川普撤回他的威脅。白宮宣稱獲得勝利,表示哥倫比亞「同意川普總統的所有條件」,將接受美國派軍用機遣返移民。
川普的策略有新意嗎?
美國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對進口徵收重稅,直到 1930 年代,隨著政府領導人接受自由貿易的理念,才放棄這項政策。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 1930 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導致平均進口稅增加約 20%,使得原本要減輕經濟大蕭條的影響的法案,使情況變得更糟。該災難也使美國開啟自由時代貿易,更是在 1995 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後達到巔峰。
但在川普第一任任期內,關稅卷土重來,成為重振美國工業的手段,後續拜登(Joe Biden)政府也維持這個趨勢。
川普可不經國會批准就提高關稅嗎?
答案是可以的,國會透過一系列法規授權美國總統修改關稅,解決各種問題,其中包括國安威脅、戰爭或緊急情況、對美國產業的損害或潛在損害,以及外國不公平貿易行為。
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的文章,雖然企業可能嘗試在法庭上阻止關稅上調,但基於對總統權力的尊重,這類挑戰將面臨很大的阻力。
誰來承擔關稅?
關稅由進口商或代表進口商的中盤商支付,但通常會轉嫁成本。川普認為,出口商是實際承擔關稅成本,但從研究來看,誰負擔關稅可能更分散,因為製造產品的外國公司可能會降低價格,作為對進口商的讓步;又或者,斥資鉅額在當地建廠以躲避關稅;沃爾瑪和 Target 等美國進口商也可以在銷售產品時提高售價,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中國在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中國 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部分國家認為中國違反自由貿易規則,透過補貼產業及強迫在中國營運的外國公司交出技術。許多研究人員認為,中國競爭導致面臨進口激增的美國製造商就業率下降。
川普於 2018、2019 年對價值約 3,8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而拜登政府維持關稅,並在 2024 年對180 億美元的商品提高更多的關稅。現在歐盟也開始參考美國做法,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高達 45% 關稅,而中國則威脅要對歐洲產品進行報復。
川普認為,全面進口稅的好處不僅是保護國內產業,還為美國財政部帶來數十億美元收入,促使不在美國生產的公司也赴美生產,使美國從貿易盟友和競爭對手那獲得優惠。
關稅上漲對美國有何影響?
目前要確定關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很困難,當公司嘗試透過將工廠遷往徵稅國家來規稅時,的確可以吸引投資、刺激就業;同時,關稅也可能引起報復性關稅,導致其他經濟領域的工作崗位流失。另個潛在問題是,當地製造商不是總能滿足國內對新關稅商品的需求。如果課關稅的國家在國內沒有替代供應,商品價格就會上升。
目前經濟學家仍在釐清川普最初關稅的通膨效益。2019 年 2 月,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預期,關稅使消費者價格通膨增加 0.1 個百分點,衡量企業投資成本的指標增加 0.4 個百分點。
無黨派的「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資深經濟學家 Erica York 預期,川普和拜登徵收的較高關稅使美國家庭的年度成本增加 625 美元。此外,提高關稅還導致 14.2 萬個全職工作崗位消失,長期 GDP 平均減少 0.2%。
(首圖來源:Flickr/Gage Skidmor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