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近期中國企業 DeepSeek 的崛起引起了各方關注。這家公司推出的 R1 模型以其低成本與高效能的優勢,吸引了不少市場目光,而且震撼了矽谷及華爾街。然而,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Daron Acemoglu 指出,雖然 DeepSeek 的創新令人印象深刻。不過,現階段這款 AI 技術更多像是「滿足客戶好奇心的玩具」,對企業層面的影響尚不明顯。
外媒報導,Daron Acemoglu 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搶著下載 R1 的人就跟付費使用 ChatGPT 的人一樣,但多半只是「把它當成玩具來探索」。雖然 DeepSeek-R1 模型在降低成本與提高效率方面做出了成就,這款技術似乎並無明確的發展路徑,無法預見其能如何大規模改變企業運作或產業結構。Daron Acemoglu 指出,許多企業和投資人對 DeepSeek 表示期待,但目前尚未看到其能夠在商業界帶來革命性影響的跡象。
事實上,自從 OpenAI 的 ChatGPT 引起關注以來,Daron Acemoglu 便開始關注 AI未來的發展。他認為,雖然 AI 將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但根據目前的技術趨勢,AI 在未來十年內取代工作職缺的預測 Daron Acemoglu 感到較為悲觀。他評估,AI 在這段時間內將僅替代約 5% 的工作,並未達到科技界與華爾街所預期的生產力爆炸性增長。
至於,DeepSeek 的成功,無疑在某程度上挑戰了現有 AI 開發模式。傳統上,像微軟(Microsoft)與 Meta 等科技大廠都認為,要發展最先進的 AI 模型,必須投入龐大資金購置高效的運算設備。然而,DeepSeek 的出現,顯示了可能存在更高效,而且低成本的開發路徑,因此而震撼市場。受此影響,DeepSeek 在 2025 年 1 月 27 日宣布推出開放原始碼的語言模型當天,美國科技股就大幅下挫,尤其是 GPU 大廠的輝達單日市值就蒸發 5,890 億美元,創下美股的歷史新高。
然而,Daron Acemoglu 認為,科技大廠並未因此改變其長期發展 AI 的策略,並繼續在這一領域進行龐大投資。所以,這些公司已經在 AI 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之後,DeepSeek 的出現逝成功揭露了這些科技大廠對 AI 發展的投資盲點。因為這些企業過於專注於傳統的大型運算資源,忽視了可能存在的更靈活、更高效的技術路徑。
Daron Acemoglu 強調,這一現象顯示了美國 AI 產業的集體迷思,這些企業和投資人似乎沒有真正考慮到 DeepSeek 所開闢的這一新的道路。這也讓人不禁質疑,矽谷是否過於迷信傳統的發展模式,而忽視了創新科技的可能性。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