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日前頻頻對外放話要加收來自台灣的晶片關稅,對晶片相關的供應鏈來說雖然不是第一次了,但真的要面對的時候還是很頭痛。但如果稍微靜下心來想一下,其實這個政策一旦實行,受傷最深的恐怕不是台灣,而是美國。讓人不禁想問:要確定耶?
除了中國,美國也是全世界主要的消費性電子市場
說美國會受傷最深的原因無他,正因為台積電目前最主要的客人都是美國企業:蘋果、輝達、AMD、高通,甚至死對頭英特爾最近都用上了台積電的製程。一旦川普針對台灣製造的晶片加收關稅,以台積電目前壟斷先進製程的態勢,其沒必要犧牲自己的毛利,勢必會轉嫁給這些美國企業。
這些晶片最後都會被組成系統出貨,如果這些美企也不願犧牲自己的毛利,就會轉而壓縮系統內其他零組件供應商的毛利。如果這些供應商也不願壓縮獲利空間,最後終端售價勢必會上揚。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會受傷最深的原因:因為除了中國,美國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消費性電子市場。一旦這些系統又或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終端售價上揚,這些美企在美國本土的銷售勢必會受到影響。如果這時候這些美企還是不願犧牲獲利,便會轉向要求通路一同承擔獲利所失,所以結果就是不僅僅是這些美國本土的晶片商,連當地的通路商獲利都會受到影響。讓人不禁想問川普:這真的是你想看到的結果嗎?
只要台積電掌握先進製程,就有底氣和美國談判
當然上述講的這些狀況,美國政府可能早就知道,所以近來才會提出台積電先進製程赴美,甚至和英特爾共享先進製程的要求。但從目前的要求內容看來,顯然美國政府也不是很了解晶片產業的生態:要求兩奈米以下製程看似可以把持台積電最先進的技術,實際上的狀況是目前先進製程的主要出貨量集中在六奈米到三奈米之間,甚至三奈米的客人還不多,最先進的N3E也才剛穩定下來。所以最後很有可能發生在接下來的四年(川普任期)美國確實掌握了2奈米的製程,但卻無人採用的詭異情況。
同時間如果沒意外,在台灣同時也會保有先進製程的產能,且具備更低廉的成本。當然川普執政的前兩年,這些美企多少會看在川普的面子上採用台積電在美國的產能。一旦到了執政後期,有著獲利壓力的私人企業究竟能忍受在美國生產的高成本多久就令人好奇了。
且講句難聽的,川普現在需要大動作奪回半導體製造領先地位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當初美國不願意扛半導體製造的苦功,再加上英特爾不思長進,拿著萬年舊製程逼供應鏈和消費者埋單,最後被台積電超車,讓一堆美企拿著錢要求幫忙製造。處於製程絕對領先地位的台積電,本來就有底氣對一票美企定價,現在卻被川普說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套句現在人常說的:這不是笨就是壞。
話雖如此,如果川普執意硬幹,包含台積電以及一票晶片相關供應鏈還是得面對狂人當政的這四年。筆者認為不管如何,只要台積電掌握先進製程,就有底氣和美國談判,只望台灣政府能夠當好台積電的後盾,莫讓美國「整碗捧去」。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