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國因禽流感爆發,導致雞蛋嚴重短缺,蛋價去年起就不斷攀升,美國邊境甚至出現雞蛋走私案。回顧 2023 年,台灣也因禽流感、國際原物料上漲等原因爆發蛋荒,出現超市貨架雞蛋一掃而空的景象。
面對外部環境造成蛋價波動,或想吃蛋時市場卻一蛋難求,法國、比利時某些城鎮的居民可能會建議你:不如去跟政府領隻母雞吧!
近年,法國出現在家養雞的風潮;法國、比利時某些城鎮,政府甚至提供民眾免費雞。在家養隻母雞,除了取得新鮮又產地直送的雞蛋,還能成為家家戶戶處理廚餘的好幫手!
科爾馬:廚餘雞免費放送!
2015年復活節前後,法國東北部小鎮科爾馬(Colmar)啟動特別的計畫:民眾只要符合報名資格並提出申請,就能免費獲得兩隻母雞。
這項計畫由當時科爾馬城市聯合體(Colmar Agglomération)的主席(類似市長的職位)梅耶(Gilbert Meyer)主導。梅耶前一年競選提出「一個家庭,一隻母雞」口號,鼓勵居民在家養母雞;2015年,連任成功的梅耶守諾啟動計畫。
他與當地兩家養雞場合作,民眾只要確保善待雞隻,並同意接受政府單位不定期抽查,就能報名參與,免費獲得兩隻母雞。不過民眾需自行在家搭建雞舍,且至少需提供8~10平方公尺的飼養空間。
(Source:Eric Straumann – Maire de Colmar)
梅耶推動此計畫目的,倒不是因面臨缺蛋危機,而是為了減少垃圾量。由於雞是雜食性,家戶剩食幾乎都能成為雞飼料,人們可藉養雞大幅減少廚餘,同時還有新鮮雞蛋可吃。
BBC報導,有200多戶家庭報名;計畫運行擴大後,鄰近市鎮也紛紛加入,至今發放5,282隻母雞。科爾馬現任首長施特勞曼(Eric Straumann)提到,下輪發放計畫為6月開放申請,他表示:
計畫初衷是減少食物浪費,母雞的確能延續傳統循環經濟模式,這種模式至今仍在鄉村地區發揮作用,現在也在城市地區發展起來:我們用食物廢棄物餵養母雞,母雞則以新鮮雞蛋回饋我們。
▲ 科爾馬現任首長施特勞曼。(Source:Eric Straumann – Maire de Colmar)
法國、比利時城市紛紛響應
科爾馬並不是唯一「免費送雞」的城市。早在2012年,法國西北部小鎮潘塞(Pincé)就為了有效減少有機廢棄物,提供每家兩隻雞。「一開始只是個玩笑,但後來我們發現這真的是個好主意!」當時潘塞首長帕斯托(Lydie Pasteau)向媒體表示,這計畫取得「令人驚喜的成功」,共31個家庭領取免費母雞,並獲得政府提供的一袋飼料。
比利時穆斯克龍(Mouscron)、安特衛普(Antwerp)及林堡省(Limburg)都有過類似計畫。這些地區居民須證明家中庭院有足夠飼養空間,且須簽署協議,承諾至少兩年內不會吃掉這些雞。
外媒報導,林堡省光一年就超過2,500個家庭領養母雞;安特衛普居民反應也十分正面,某參與者分享:
起初我對這計畫半信半疑,但還是決定試試看。沒想到我的雞吃掉這麼多廚餘,且下的蛋既新鮮又美味!
▲ 在家養雞有助減少廚餘,還能獲得新鮮的雞蛋!(Source:Unsplash)
一年減少50公斤家庭剩食
受疫情與通膨壓力影響,近年法國自己養雞、產蛋想法吸引許多民眾。法國6,700多萬人口,粗估有1,000萬人養雞,於法國寵物排行榜名列前茅。
「減少廚餘」是自養雞的一大優點。BBC指全球食物約三分之一浪費掉,每年丟棄的食物高達13億噸。此外,食物分解速度快,會比其他廢棄物釋放更多甲烷,每年食物浪費造成的溫室氣體排量,約佔全球排放量8%~10%,為航空業五倍。
法國家禽聯合會(Fédération française des volailles,FFV)主席佩里克(Jean-Claude Périquet)表示,雞對廚餘的貢獻,是推動養雞熱潮的主要原因之一。「牠們幾乎什麼都吃,不只是小麥。你可以餵牠們馬鈴薯、肉類、麵條、麵包,但要記得清理沒吃完的食物,以免爛在地上。」他說明:「 一隻雞平均每天能吃掉150克食物,也就是說,一年可消耗約50公斤廚餘。」
科爾馬市長施特勞曼受訪時自豪表示:「考慮到母雞平均壽命約四年,且每天可消耗150克生物降解垃圾(bio-waste),我們估算,計畫至今協助減少273.35噸生物降解垃圾。」
還能讓社區感情升溫
除了廚餘減量,養雞還有許多好處。在家養雞能讓兒童近距離接觸了解動物,並認識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佩里克說明:「雞對孩子也是有趣的寵物,孩子喜歡餵食、照顧牠們和每天撿雞蛋;如果人類用心養,這些雞也會對主人產生感情。」
施特勞曼還提到,科爾馬養雞計畫意外加強社區聯繫。開始養雞後,許多居民會分享飼養技巧經驗,連結有類似理念的市民;且當飼主外出度假,鄰居也會互相協助照顧雞。「自從計畫啟動,居民都表示歡迎。這也是為什麼科爾馬的居民至今仍積極參與這計畫」。
禽流感、飼養成本還是要考慮
不過,這項養雞計畫也有許多挑戰。有些居民擔憂,人口密度高的都市地區,雞舍可能造成噪音與異味問題;雖然計畫執行初期吸引大量關注,但民眾興趣可能隨著時間減弱,導致難繼續推行。政府應訂定嚴格的雞舍規範,並持續進行民眾教育與推廣活動。
(Source:Eric Straumann – Maire de Colmar)
「禽流感」也是外界對計畫抱持疑慮的大原因。專注研究食品系統的牛津大學教授貝倫斯(Paul Behrens)提到,他很難確定這是否為好主意,「禽流感始終是個潛在威脅。目前法規要求,飼主必須將雞養在圍欄內或室外──這可能造成動物福利問題,甚至加劇疾病傳播,特別是如果人們沒有遵守規範。」
貝倫斯也指出,如果想減少食物廢棄物,最理想的方式應是從一開始就不要浪費食物。他舉例,如果人們認為「堆肥」有效利用廚餘,人們可能會想著「沒關係,反正我們還可以堆肥處理」,反而製造更多廚餘。「如果養雞,問題可能更嚴重,因為你還能收穫雞蛋。人們可能更容易浪費食物,甚至比單純堆肥處理更嚴重。」
耶魯大學永續食品計畫的主任邦福德(Mark Bomford)表示,雖然美國面臨嚴重雞蛋短缺及蛋價飆升,但發放免費雞並非「合適」政策。他解釋,基本食品價格大幅上升,對貧困群體的影響遠比對富豪嚴重,然養雞需要飼料、空間與時間:
這些都是低收入家庭無法負擔的支出。如果計算這些成本,「免費」的雞蛋其實並不便宜。
- The European towns that give away free chickens
- Belgian towns and cities giving away free chickens to reduce food waste
- Antwerp’s Free Chickens for Residents
- Des poules pour réduire nos déchets et faire face à l’inflation ?
(本文由 地球圖輯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Eric Straumann – Maire de Col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