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已對含有射頻(RF)與儲存應用關鍵材料的產品實施新的出口限制,包括鈧(Scandium)與鏑(Dysprosium),這可能損害業界主要廠商,包括博通、格羅方德、高通、台積電、三星、希捷(Seagate)與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等。
鈧廣泛應用於智慧手機、Wi-Fi 模組與基地台中的射頻前段模組,而鏑則主要用於硬碟機磁頭與電動車中。這並非中國經濟部首次限制稀土材料出口,外界認為這是對川普政府對中國製產品課徵 54% 關稅回應。
中國官方指出,自即日起,所有含鈧(Scandium)、鏑(Dysprosium)、釓(Gadolinium)、鋱(Terbium)、鑥(Lutetium)、釤(Samarium)及釔(Yttrium)等稀土元素的產品出口商,必須向中國經濟部申請出口許可證。申請文件中須詳述最終客戶對該材料的用途。
中國第三輪稀土出口限制
中國第一輪限制出口的材料包括鎵(Gallium)與鍺(Germanium)、銻(Antimony);第二輪限制擴大至鎢(Tungsten)、銦(Indium)、鉬(Molybdenum)、鉍(Bismuth)與碲(Tellurium)等與半導體製造密切相關的材料。
到了第三輪,這次限制的兩項關鍵材料為鈧與鏑,對電信與記憶體產業相當重要。鈧主要透過其在氮化鋁鈧(ScAlN)中的應用,用於射頻(RF)領域。這種材料是高性能濾波器的關鍵,例如體聲波(BAW)與表面聲波(SAW)濾波器。
當鈧以約 10%~40% 的比例摻雜至氮化鋁(AlN)中後,ScAlN 可展現更高的壓電反應與機電耦合係數,對提升高頻電信應用中的訊號強度、頻寬與能效相當重要。這些濾波器是 5G 智慧手機與基地台、Wi-Fi 6 與 Wi-Fi 7 模組中前段模組的核心零組件。一片帶有 ScAlN 晶片的 200 毫米或 300 毫米晶圓,所需的鈧僅幾克。
相較之下,鏑的應用更為廣泛,涵蓋儲存裝置、電動車乃至抗輻射應用。在硬碟(HDD)中,鏑被添加至永久釹鐵硼(NdFeB)磁鐵中,用於控制讀寫磁頭的音圈馬達(VCM),以提升磁鐵在高溫下的矯頑力(抗退磁能力)。同樣的 NdFeB 磁鐵也被廣泛用於電動車馬達,因此鏑在當中也有關鍵作用。
另外在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中,鏑被應用於巨磁阻(GMR)或穿隧磁阻(TMR)結構中的自由層或固定層,以維持磁性方向的穩定性。此外,核反應爐、太空船與衛星等輻射防護組件中,也會使用鏑來達到屏蔽效果。
除了鈧與鏑的其他稀土材料
除了鈧與鏑外,中國官方列出的其他材料如釓、鋱、釔、鑥與釤也有被廣泛應用,不過雖然中國供應全球絕大多數的稀土材料,但在中國以外的地區也相當普遍,只是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高效的開採、萃取與精煉稀土元素的完整產業鏈。
有人認為,中國透過補貼稀土產業,刻意壓低生產成本,進而掌控關鍵材料的全球供應,使得其他地區生產商難以獲利。但當中國開始將稀土優勢「武器化」後,反而讓其他國家的企業看到商機,因為大規模供應稀土材料的潛力終於變得具有商業可行性。
畢竟,幾乎沒有企業會在關鍵戰略物資(如稀土材料)上過度節省,因此在面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後,企業很可能會選擇轉向其他供應商。
不過中國祭出這波出口限制,展現在資源開採的主導地位,更進一步彰顯其在稀土材料加工與材料科學上的優勢。中國這種階段性且有計劃地推進出口管制的做法,顯示試圖掌控整個高科技與半導體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堆疊」,包括那些利基但不可取代的材料,但從另一角度看,隨著產業逐漸調整供應鏈、適應新的現實,中國這些限制措施的衝擊可能會隨時間遞減。
(首圖來源:By Peggy Greb,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