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衛六泰坦是土星最大衛星,也是個引人入勝的世界,它被液態甲烷河流湖泊、冰冷巨石和煙塵狀沙丘覆蓋,同時引發人們猜想朦朧大氣層下是否可能潛伏著外星生命形式。最近,一篇新研究指出土衛六地下海洋 480 公里深處可能存在食用有機物質的簡單生命形式,但數量不多。
泰坦星是全太陽系最像地球的世界之一,這顆幾乎與水星一樣大的衛星不斷引起科學家興趣,它的濃密大氣層主要由氮氣組成,湖泊河流由甲烷組成,卡西尼-惠更斯號任務揭示該星球表面存在山脈、沙丘、碳氫化合物海洋等景觀,甚至表明冰殼下方可能存在地下液態水海洋,使土衛六成為尋找潛在外星棲息地的主要目標。
但就像蛋不一定能孵出小雞,有機化合物也不代表一定能形成生命,為探討泰坦星微生物生命存在可能性,由亞利桑那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 Antonin Affholder、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 Peter Higgins 共同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進行建模評估,調查透過將有機化合物轉為能量、無需氧氣的最原始有機體數量可能多少。
研究指出,最可能參與發酵的有機化合物是已在泰坦表面發現的甘胺酸(Glycine),團隊想確認這種胺基酸能否進入生存機率最大的地下液體海洋,但分析表明,進入地下海洋的甘胺酸含量僅能維持 7.5 公斤總生物量;換句話說,泰坦海洋深處有機會出現微觀生命,但總量跟一隻肥貓差不多而已。
儘管有機分子豐富,但並非所有物質都能用於維生,模擬顯示僅少部分有機材料能支持泰坦微生物,這也代表未來的泰坦探索任務將面臨極低生命檢測率。
新論文發表在《Planetary Science Journal》期刊。
- Life on Titan? Maybe just a small dog’s worth
- There Could Be Life on Titan, But Not Very Much
- Scientists Get Real About the Chances for Alien Life on Saturn’s Moon Titan
- Saturn’s moon Titan could harbor life, but only a tiny amount, study finds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