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知名電玩續作〈最後生還者 Part 2〉鬧出大膽顛覆玩家期待的「喬爾夫球」事件,儘管遊戲性和製作品質還是獲媒體近乎滿分盛讚,但劇情安排令許多忠實粉絲難以接受,發售後評價口碑兩極。五年後 HBO 將備受爭議劇情忠實搬上螢幕,即使影集有調整敘事順序,想安撫玩家對不合理劇情的不耐,仍難逃相似命運:影集進展到遊戲爭議橋段時,各大社群平台依然冒出猛烈負評。
(以下文章有雷,請斟酌觀看)
遊戲劇情爭議回顧
〈最後生還者 Part 2〉遊戲為 2013 年一代續作,開頭為結局五年後。玩家引頸期盼之下,開發工作室頑皮狗卻選擇一條出人意料的劇情──大膽安排獲媒體界肯定深度與創新──遊戲發售前媒體測試,都給予高度好評,然而玩家開玩後,發現最受喜愛的主角喬爾開場不久就被打死。
此舉強烈刺痛許多喜愛前作角色的玩家情感,許多粉絲直呼「無法接受」。喬爾與女主角艾莉經歷生死考驗建立深厚情感,是靈魂人物,且玩家一代主要操控喬爾,玩家更能體會喬爾心路歷程與轉折,但他死亡安排太潦草且邏輯不通,導致粉絲祭出鋪天蓋地負評攻擊。
當時數千名玩家在 Metacritic 留負評,導致遊戲上市評分僅 3.3 分(滿分 10 分),隔日更湧入大量滿分與 0 分評價對峙。即便官方刪除部分惡意灌水,發售後半個月玩家評分也只回升至 5.2 分,遠低於媒體一致好評。許多玩家憤怒源自難接受喬爾被如此草率致死,直言看到這段「只想罵髒話」。
▲ 後期有越來越多正面評價將 User Score 拉到 5.8 分。(Source:Metacritic)
喬爾身亡之外,頑皮狗更大膽引入殺死喬爾的角色艾比視角,更讓玩家操控艾比相當長時間──對許多喜愛一代的玩家而言,艾比初登場行為讓人憤怒反感,又突然要求玩家操控她無異於「逼玩家同理仇人」。有玩家直言難以投入艾比線劇情,甚至稱這段體驗「奇差無比」,對編劇試圖洗白角色心生抵觸。遊戲中段,玩家得邊忍受操控殺死喬爾之人的憤怒,邊讓艾比過關斬將,最終走向與艾莉對決的結局。
喬爾之死:粉絲無法接受的震撼橋段
續作利用喬爾的死亡突顯末世生命無常的不確定性,並從艾莉對摯友(兼父親)喪生的角度深化內心矛盾。換言之,喬爾之死成了推動角色情感和主題深度的重要轉折:艾莉被迫承受喪父之痛,玩家被帶入關於復仇與人性的殘酷考驗。當然,結局延續上述爭議,經歷漫長血腥的復仇之旅,最終對決艾莉選擇放下殺意、放走仇人艾比,也讓玩家難以釋懷。不少人質疑艾莉付出如此巨大代價卻放走仇敵,表示無法理解。也有觀點指出,正因一代塑造玩家對角色的深厚情感,新作讓主角選擇放下仇恨,反而表達人性兩難的刻畫。
遊戲總監尼爾·德魯克曼(Neil Druckmann)表示,他們深知讓玩家心碎是場冒險,但悲劇性轉折突顯末日世界的殘酷無常,賦予主題更多深刻意涵。他認為決策會導致兩極化反應很正常,但不會為迎合觀眾而改變。他更認為〈最後生還者 2〉銷量足以證明,許多玩家認同這安排。順帶一提,第一部銷量超過 2,500 萬套,第二部銷量超過 1,000 萬套。
經典悲劇重演
HBO 改編影集《最後生還者》第一季,以遊戲一代劇情獲極高評價與收視佳績,讓粉絲對第二季如何改編既期待又擔憂。劇組開拍前便知道二代劇情的高度爭議性,因此改編時試圖調整。主創克雷格·梅辛和尼爾·德魯克曼透露,將〈最後生還者 Part 2〉故事分拆成至少兩季,適當重組情節順序,以求電視劇形式取得更佳節奏,也希望觀眾接受。
第二季開播後,即可看出劇情編排的「巧思」:第一集以片頭橋段提前引入艾比及朋友視角,交代他們第一季結尾事件後鹽湖城留下的傷痛與復仇動機。相較遊戲玩家要到喬爾被殺後相當長時間,才逐漸明白艾比身世背景,影集選擇更線性敘事,一開始便點出艾比欲追殺喬爾為父報仇的原因,很明顯受遊戲影響,以順敘法避免觀眾受衝擊。
然而即便有先鋪墊,喬爾之死真正上演時,依然讓大批觀眾情緒崩潰。第二季播出至第二集,如實重現艾比虐殺喬爾。震撼感與遊戲如出一轍,讓許多毫無心理準備的影迷心碎不已。飾演喬爾的男星佩德羅·帕斯卡事後坦言,讀劇本時同樣難以割捨。創作團隊清楚這場經典悲劇對觀眾的衝擊,梅辛表示,曾考慮是否將喬爾死亡往後放,但最終認為那反而會「折磨觀眾」:與其拖延,不如自然發生,免得引來「惡意製造效果」之評。
第二季開播前,不少玩過遊戲者在網路拜託劇組「千萬不要忠於原著」改編,希望喬爾躲過一劫。但影集忠實呈現這令人心碎的時刻。雖然贏得原作劇情派肯定,但也再次刺痛大量劇迷敏感的神經。《最後生還者》影集聯合創作人克雷格·梅辛表示,故事本來就是這樣,希望透過喬爾之死探索每人共同經歷,拋出道德難題供觀眾省思。許多觀眾網路留言表達哀傷與憤怒,可見喬爾之死引發的情緒衝擊,即使事隔數年,影集播出時依舊有撕裂人心的威力。
觀眾負評轟炸影集
喬爾死亡劇情播出後,大批憤怒失望觀眾湧入各大影視平台,以負評表達不滿並拉低整體評分。《最後生還者》第二季爛番茄出現明顯兩極評分:儘管媒體好評度依然保持 96% 新鮮認證高水位,一般觀眾評分卻在第二集播出後急墜至 53%,短短幾天分數驟降,與遊戲發售時如出一轍:當年也因部分玩家不滿劇情走向,〈最後生還者 Part 2〉評論區出現負評攻勢。
有評論說:「我和老婆還抱著希望,希望這部劇會越來越好。但它現在離第一季的精彩表現差得太遠。劇本很生硬,新角色毫無魅力,動機也不明不白。整體看起來有『跳鯊』跡象。」(按:跳鯊是影視術語,指作品為了挽救收視或話題,添加誇張或有違常理的轉折,通常代表作品走下坡)
也有人認為「這就是歷史重演,沒有從過去錯誤吸取教訓的典型案例。我不劇透,但令人喜愛的第一季後,影集敘事又犯了和遊戲二代一樣的錯誤,真是徹底失望。」
▲ 爛番茄觀眾負評。(Source:Rotten Tomatoes)
文化現象探討
影集被負評灌炸,正反兩方網路激烈交鋒。不滿者多為遊戲粉絲,續作劇情「毀掉角色」、「背離粉絲期望」,以低分表達抗議。有極端者將矛頭指向劇組選角和編劇動機,認定主創尼爾·德魯克曼「就是故意惡搞觀眾」。這類觀點認為第二部無論遊戲或影集都在消費前作遺產、侮辱粉絲感情。
但也有人覺得〈最後生還者 Part 2〉勇於突破公式化續集,使觀影體驗更深刻複雜,無論喬爾之死或艾比視角,都非為虐而虐的刻意嚇人橋段,而是服務主題的必要篇章。經由震撼情節,作品探討報復的代價、仇恨循環,以及人性的脆弱與溫情。不少媒體人影集播出後撰文力挺劇組,強調觀眾情緒波動恰恰證明劇情張力到位。
有些人覺得兩極化口碑也是代表遊戲與影集受歡迎,但《最後生還者》第二季選擇復刻遊戲劇情,引發玩家創傷症候群。即便再多玩家討厭〈最後生還者 2〉,仍賣出算大賺的成績;影集部分,HBO 第二季試映時就決定續訂第三季,即便受干擾,但持續觀看者仍占多數。負評威力通常不會快速擴散,影集觀看數能否持續到第二季結尾?讓我們拭目以待。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