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關稅 90 天大限將至,各 PC 廠無不趁此機會將大貨輸至美國,據傳甚至有些品牌連 Q3 和 Q4 的貨都過去了。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市場以為能稍稍喘口氣之時新台幣幣值在本週陡升,在截稿前已逼近 30 大關,這對原本就狀況不穩的 PC 產業來說更是一重擊,看來 PC 產業今年不太好過?
就如同筆者在之前文章說的,關稅問題雖大,但至少局限在出貨美國的商品,反正預期各品牌最後都會將關稅轉嫁至終端售價,大不了少賺一點。
低毛利但量大的入門產品可能面臨虧損
但匯率就不同了!所有外銷的商品都是以美金在交易,意味著如果終端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台幣如果大幅升值會造成企業的獲利縮水。如果是獲利能力本來就很強的企業如台積電還勉強可以吸收,甚至繼續提高晶圓代工費用;但如果是毛利本來就不高的PC產業,那這問題就很嚴重了,甚至有可能讓一票低毛利但量大的入門產品面臨虧損。
面對這樣的狀況,市場內其實一直不乏這樣的論點:老是靠低幣值取得利潤的企業不足取,這些企業應該要改善自身經營策略和產品組合以提高毛利率,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太過狹隘。先從ODM看起,台灣的ODM撐起世界PC超過八成的出貨量,其實都已經是世界級的企業,但PC代工業因產品和產業的高度飽和,毛利本就不高,只能透過大量出貨以提升獲利能力。但如果台幣幣值持續攀升,原本就不高的獲利就會被匯率吃掉,企業也有可能因此面臨虧損。
不只ODM,OEM的狀況其實更嚴峻。不像ODM基本上壟斷了世界PC的出貨,OEM的PC出貨量即便是華碩也只能排到老五,前面尚有聯想、惠普、戴爾和蘋果等巨獸。一旦台幣持續升值,獲利能力受影響,往後在迎戰前面這些巨獸時更顯艱困。
升值導致的獲利損失將轉嫁給誰?
所以面對台幣很有可能的持續升值,難道PC產業就只能咬牙撐下去?唯一的破口可能就是所有ODM和OEM都不吞,將升值導致的獲利損失全部轉嫁到OEM和消費者身上。
這件事情聽起來很瘋狂,但其實背後的脈絡和川普的關稅很像:當全部的人都面臨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且無法避免,那將關稅轉嫁至終端售價就是唯一解方,因為大家可以接受的底線是少賺而不是賠錢。而匯率也是一樣的概念,在當今國際貿易以美金為主要交易貨幣的情況下,幣值提升帶來的獲利降低是全部的人都得面對的,既然如此,那一票ODM和OEM也就沒有一定要自行吸收損失的理由,所以結果就是不只美國,全世界的PC產品很有可能因為這樣也變貴,只能說如果韓國央行行長所言「美國要求各國升值」屬實,那川普就是整個PC圈的千古罪人。
在這個PC供應鏈早已深植全球的時代,任何單方面想要改變現狀的舉動最後都會被迴力鏢打到自己,就看美國是否要這樣繼續一意孤行下去了。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