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由香港大學、聖母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共同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遠距工作普及的公司,其員工創辦新創公司的比例顯著增加。這項研究為政策制定者和企業在制定遠距工作政策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這篇題為《遠距工作催生創業》(Entrepreneurial Spawning from Remote Work)的研究論文,結合了 LinkedIn 數據、IP 位址數據,以及美國人口普查資料等,分析了疫情期間遠距工作與創業活動之間的關係。
研究指出,遠距工作透過減少通勤時間、提高生產力、提供更彈性的工作時間等,為員工探索創業提供了更多空間。這些因素使得員工在保有穩定收入的同時,更容易嘗試創業。
遠距工作提供了時間和安全感
多倫多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論文作者之一 Ting Xu 表示,這項研究對政策制定者和企業有不同的啟示。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遠距工作帶來的創業外溢效應是積極的,應鼓勵相關政策推動;對於企業而言,員工離職創辦新公司,可能與原雇主競爭,因此企業在制定遠距工作政策時,應謹慎權衡。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有部分研究指出,遠距工作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取代了自主創業所需的彈性,減少了創業活動。研究人員解釋,這類研究主要關注的是小型企業,而本研究則更關注於尋求成長的企業,例如生技新創公司──對於這類企業而言,遠距工作提供了時間和安全感,有助於支持創業精神。
儘管如此,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如亞馬遜、Google 和 IBM 等,已縮減或取消了遠距工作政策,理由是為了促進現場工作中的互動、創新和生產力。然而,批評者認為,重返辦公室的強制令,可能還有其他動機,例如稅收減免和避免裁員成本。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