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產業鏈大舉進駐泰國,衝擊本土企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0 日 14:05 | 分類 國際貿易 , 汽車科技 , 零組件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中國電動車產業鏈大舉進駐泰國,衝擊本土企業

美中掀起貿易戰後,2018 年迄今已有 20 個中國汽車品牌進駐泰國,中國相關汽車零部件商跟進赴泰設廠暴增 3.4 倍,挾著技術與價格優勢,構建電動汽車獨立產業鏈,已嚴重衝擊當地日本車廠與泰國企業。

日經中文網今天報導,中國汽車相關企業正在泰國擴大構建供應鏈。隨著比亞迪等電動車大廠進駐,車載電池等大型零部件企業也在陸續建廠。中國企業以泰國為基地,瞄準亞洲市場的需求。

報導指出,在泰國,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等超過20個中國汽車品牌進駐,以東部經濟走廊為中心,一部分廠商已啟動電動車的當地語系化生產。去年7月開始生產的比亞迪工廠成為核心,環繞該工廠的供應鏈不斷完善。

許多中國企業自2018年前後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以來,開始加快將工廠遷往泰國的步伐。根據調查公司MarkLines和泰國政府的資料統計,截至今年3月,由中國企業出資設立的汽車相關零部件泰國本地法人數量已達165家,是2017年底的3.4倍。

日資汽車製造商自1960年代開始在泰國設立了生產基地,相關供應商約達1,400家。此外,日系車企與財團等當地企業的合資公司也很多,構建了垂直整合型的產業金字塔。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幾乎不使用日資車企建立的供應鏈,正在試圖構建新的產業結構。

據報導,中國大型車企向供應商訂購的零部件供貨價格低於日系車企近3成。此外,中國企業明顯傾向於自主生產電池等核心零部件,或採購自相關中國供應商。

泰國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協會會長宋波(Sompol Tanadumrongsak)表示,中國企業的進一步進駐將破壞現有供應鏈,當地企業無法充分受益。

泰國大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Thai Summit Group的高層還指出,中國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具有成本競爭力,日系車企也可能轉向使用這些零部件。

報導說,在泰國的新車市場,豐田和本田等日資車企雖然保持著70%以上的市占率,但在中國企業的強勢進攻下持續下滑。如果中國企業在當地不斷擴大供應鏈,其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日系車企的優勢地位可能更加動搖。

據新浪財經,泰國汽車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泰國傳統燃油汽車的掛牌量相比2022年下降了約13.3%,而純電動車卻驚人地增長700%。中國品牌正在挑戰日系品牌的傳統優勢地位。泰國電動汽車銷售排行榜上前4名均為中國品牌,前10名中有8個品牌來自中國。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俞脫脫指出,泰國本土企業對中國車企的進入抱有憂慮。一方面,電動汽車適合採用廠商直銷模式,對本地經銷商的依賴程度低於傳統燃油車企;另一方面,泰國本地供應商是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成長發展的,缺乏生產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零部件的技術和經驗,在電動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相對邊緣化。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