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是第一,但第二名到第十名將全是中國公司。」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一席話,深深帶出他對中國製造的憂慮。
特斯拉在電動車與中國車廠交鋒,而競爭也延伸到人形機器人市場。馬斯克直言,Optimus 在性能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但中國可能最終主導這一領域。
事實上,這並非是他杞人憂天,許多學者也認同中國的發展模式可能如電動車、太陽能板一樣,同樣幫助機器人取得市場優勢。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情境機器人研究所的所長 Henrik I. Christensen 更是直接表明,「我毫不懷疑,中國正在贏得人形機器人競爭」。
不過 TrendForce 認為,美國專精在 AI 訓練,且在人形機器人的晶片也有高通、NVIDIA 等廠商布局,產品涵蓋雲端到終端、運算能力可達 150TOPS,美國的機器人 AI 生態圈較完整。目前人形機器人與其他機械產品最大差異在於 AI 技術,核心關鍵在於演算法與數據,這正是中國短時間內難以完全複製的部分。
美企優勢在 AI 大腦,黃仁勳料自駕車將成為機器人首波主要商業應用
大摩指出,在主管機器人「大腦」的 AI 技術方面,美國企業仍更勝一籌。例如,NVIDIA 先前推專為人型機器人打造的 Project GR00T 基礎模型、Isaac 機器人平台,以及仿真平台 Omniverse 建構生態,皆展現出軟硬體整合的優勢。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NVIDIA 擁有許多成長機會,AI 和機器人是兩大機會,並擁有數兆美元的成長機會。而他預期,機器人是 NVIDIA 在 AI 之外最大的潛力成長市場,自駕車將是該技術第一個主要商業應用。
在車廠合作部分,馬斯克稱其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產品」,預期 2025 年開始大規模生產 Optimus,若進展順利,2026年目標產量是生產 5~10 萬台、2027 年 50 萬台,到 2030 年實現每年生產百萬台的願景。
但據最新的市場傳聞,Optimus 因關節電機過熱、靈巧手承載力不足、傳動裝置壽命短、整體續航力不佳,加上採工程師遠距操控的軟體,自主能力有限等多項問題,內部正進行細節調整,因此暫停對供應鏈採購及生產,由於暫停拉貨時間恐長達二個月以上,今年原訂 Optimus 量產目標 5,000 台的計畫恐怕會跳票。
美國機器人公司 Apptronik 也與 Mercedes-Benz 合作,在匈牙利凱奇凱梅特工廠測試 Apollo 人形機器人;機器人新創 Figure 與 BMW 公開最新合作進展,目前在 BMW 美國斯帕坦堡工廠測試 Figure 02 人形機器人。
中美人型機器人路線分歧:美國攻高階、中國拚量產
市場研調機構 TrendForce 研究經理曾伯楷指出,從主要產品技術和規格來看,美國聚焦高階機器人,美國政府現行機器人開發項目包括智慧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太空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人型機器人則主要用於製造、倉儲、物流領域,因應工廠應用需求,多以負重與續航力見長。
相比之下,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更側重娛樂與教育應用,以多元部署為主軸,技術規格不需如美國產品般高階,主要是致力於提升全身與手部自由度。此外,中國能依靠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發展,且有龐大供應鏈支撐,預期供應鏈成熟將帶動技術與產能外溢至國外廠商。

另從策略面來看,中國廠商的優勢在於政府強力支持,以及市場的試錯容忍度較高,透過積極向特斯拉送件可知,中國廠習慣透過測試不斷學習與優化產品,市場也允許企業在產品推出後持續迭代改進;相反地,美國企業則偏向開發高精度、高規格的人形機器人,習慣於將技術打磨到位後再正式推出產品,兩國發展策略大相逕庭。
TrendForce:人型機器人商用產品將依價格分級
曾伯楷指出,相較 2024 年發展趨勢點名移動式機械手臂、數位孿生等技術,AI 賦能機器人如今往「智慧精準」及「客製化發展」,而人型機器人需要提升理解力與安全性,待成本困境有效突破,將成為下世代 AI 算力出海口,關鍵核心就是 NVIDIA 推出的 Cosmos 平台,可強化機器人訓練。
同時,特斯拉近期雖量產計畫受影響,但業界人士認為這主要是技術問題,中國一樣面臨類似狀況,短期的生產計畫更動不會影響長期的美中競爭格局。
客觀來說,這場機器人競賽仍有待觀察,不過中國的製造優勢將發揮關鍵作用。曾伯楷表示,中國具備完整供應鏈,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不需依賴國外零組件或技術,還能大量生產並出口,待中國本土 AI 晶片與算力技術發展完善後,預料未來產品價格和應用將更多元,且有望吃下機器人中階市場。

目前人形機器人在技術層面遇到「理解、決策及互動」挑戰,關鍵仍與 AI 算力有關,而這是美國的優勢之一。因此,在此背景下,TrendForce 預期未來五年人型機器人商用產品將呈現顯著的價格差異與應用分級,區域生態圈的形成也將促使本地生產、產業在地發展的情況更加明顯。
(首圖來源:Apptron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