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輝達硬體工程副總裁 Frans Sijstermans 於 2025 年中國 RISC-V 高峰會上宣布,CUDA 軟體平台將支援 RISC-V 指令集架構處理器,為開源架構 RISC-V 開啟進入資料中心與 AI 市場的大門。
長期以來,x86 與 Arm 架構因其與 CUDA 的高度整合,在 AI 與 HPC 領域居於主導地位。如以 x86 架構的 Intel 與 AMD 處理器為資料中心主力,輝達亦以 Jetson 模組與 Grace CPU 深度整合 Arm 架構。反觀 RISC-V 雖具開源與可擴展優勢,卻因缺乏如 CUDA 等關鍵工具,難以進入主流應用。此次支援標誌著輝達將其生態系拓展至開源領域,有望提升 RISC-V 在高階運算的應用潛力。
三大主流處理器架構各具特色,x86 架構擁有成熟的軟體支援與龐大生態系,但成本與授權模式受限。Arm 主打低功耗與可擴展性,雖具競爭力,除了授權金高,也潛藏地緣風險。相較之下,RISC-V 為開源架構,企業可自由設計並掌握技術主導權,因此受到多國與新創企業青睞,尤其中國市場更視其為實現晶片自主化的關鍵路徑。
對中國而言,RISC-V 搭配 CUDA 的支援,意味著可望補齊過去 AI 訓練與推論基礎設施的關鍵缺口。輝達近期重啟在中國銷售的 H20 加速器預期將與 RISC-V 搭配使用,透過開源 CPU 結合中階 GPU,打造具自主性與靈活性的本地 AI 運算架構。
不過須留意的是,CUDA 雖支援 RISC-V,但其本質仍屬輝達專有軟體,實際整合仍需面對授權、驅動相容性與地緣政策等變數。若未來美國政府進一步收緊出口限制,輝達理論上仍可中止對特定市場的支援。
儘管 RISC-V 短期內仍難以撼動 x86 在資料中心的主導地位,但隨著 CUDA 對 RISC-V 的開放支援,Arm 也可能將其視為潛在威脅,尤其在應用擴展至 AI 邊緣運算後,勢將衝擊其現有優勢。
- Nvidia extends CUDA support to RISC-V just in time for next wave of Chinese CPUs
- Nvidia’s CUDA platform now supports RISC-V — support brings open source instruction set to AI platforms, joining x86 and Arm
(首圖來源:RISC-V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