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 新商機!瞄準 AR 眼鏡、3D IC 封裝散熱,格棋挺進 12 吋大尺寸市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2 日 16:54 | 分類 半導體 , 晶圓 ,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SiC 新商機!瞄準 AR 眼鏡、3D IC 封裝散熱,格棋挺進 12 吋大尺寸市場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今(2 日)宣布將於第四季正式興櫃,並將往大尺寸的碳化矽(SiC)布局。董事長張忠傑表示,格棋目前的技術實力已經達到業界第一、第二的水準,同時積極布局更大尺寸的長晶爐,並在研發階段展開相關規畫。

格棋董事長張忠傑強調,6 吋平台現階段仍為公司量產主軸,具備規模效益與良率控制優勢;同時,8 吋晶種長晶與熱場模組設計已完成前期驗證,後續將依據客戶產品世代轉換與應用需求,適時導入 8 吋製程平台,確保良率穩定性與成本效益的最佳平衡。

談到第三類半導體的潛在出海口,格棋化合物半導體業務處處長吳義章指出,碳化矽過去主要應用在功率元件(Power Devices)、車用及儲能相關領域,如今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例如在 AR 智慧眼鏡(AR Lens)的鏡片中,以及高階的 3D IC 封裝,就需要碳化矽做散熱,主要在散熱載板這部分。

吳義章表示,以材料來說,碳化矽的散熱 K 值僅次於鑽石,陶瓷基板的散熱 K 值約 200~230,但碳化矽的散熱 K 值可達到 400、甚至接近 500,對未來資料中心及 AI 高運算需求下,碳化矽將成為比傳統陶瓷更能滿足散熱需求的材料選擇。

在 3D IC 封裝部分,有兩個地方會是 SiC 的機會。吳義章繼續說道,除了剛剛提到的散熱載板,會以「導電型 SiC」為優先進行測試,下一個階段將嘗試矽中介層(Silicon Interposer)是否有望導入 SiC,後者則採用「半絕緣型 SiC」這一類別。

在產能部署方面,格棋預計於 2025 年底將長晶爐數量擴增至百台規模,搭配自主切割與檢測能力,建構可控交期、彈性擴產的完整量產體系。目前產品線已支援多項高功率應用,包括電動車主驅模組、光儲逆變器與 AI 高效伺服器,並陸續進入國際客戶驗證流程。

格棋半導體也透露,目前 6 吋和 8 吋機台已可以調控共用,隨著第四季日韓客戶放量,也跟兩、三間公司洽談 LTA(Long Term Agreement),並積極步局 12 吋廠規劃,順利的話,明年上半年將分別擴充 8 吋和 12 吋產能,而 8 吋產能預期將翻倍。

在供應鏈布局上,格棋則分兩大主軸,一是水平供應鏈,從長晶、晶圓到元件端的供應鏈,都會全力支援客戶;垂直供應鏈則與競爭對手合作,透過提供大尺寸、客製化的種晶進行合作。該公司也表示,透過同業合作、而非打價格戰,並走不同的技術路線,才是格棋的方向。

目前,格棋已同步啟動北美、日本與歐洲等區域合作計畫,未來將依據業務拓展進程設立技術服務據點,提供貼近需求的材料建議與應用支援,加速碳化矽在全球高功率應用的落地進程。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