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觀點認為,為了讓晶片製造產能回流美國,拜登政府推動一系列的補貼與激勵措施,希望在時間推移下產生預期效果。然而,根據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最新談話,這些補貼措施的作用有限。
應材財務長 Brice Hell 在最近電話會議表示,過去幾年為了推動半導體供應鏈回流,美國制定一系列補貼措施「僅在邊際上稍微有作用」,實際影響微乎其微。
「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Hell 認為,最高層次需求是由個人電腦、資料中心、智慧型手機等驅動,所有補貼措施只是讓一個客戶不在台灣建廠,改在美國建廠。這邊際有點作用,但對整體沒有影響。
儘管應材管理階層持懷疑態度,但該公司仍計畫在亞利桑那州加碼約 2 億美元,總投資累計超過 4 億美元,提升在美製造能力。
至於新上任的川普政府,則是提供「補貼紅蘿蔔」和「關稅大棒」,威脅對所有未在美國建實質製造據點的半導體業者徵收高額關稅,並將補助轉換為股權投資,持有英特爾價值 89 億美元的股份。
同時,美國政府還談判獲得一份 5 年期的認股權證,定價為每股 20 美元,賦予政府在英特爾若出售超過 49% 的代工業務時,有權再額外購入 5% 的英特爾普通股,使英特爾更難分拆其晶圓代工部門的大部分股份。川普政府也考慮為其他半導體業者洽談類似協議。
另一方面,應材財務長近期也承認在中國市占率遭衝擊,原因是部分客戶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因而造成約 4 億美元的訂單積壓。
(首圖來源:應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