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股價 4 日上漲 2.5%,原因是財務長 David Zinsner 在花旗 2025 年全球科技、媒體與電信會議上指出,公司正按計畫推進 Altera 的資產剝離事宜,也稱英特爾會繼續使用台積電的產能,「他們是我們的優秀合作夥伴」。
在與花旗分析師 Christopher Danely 的對談中,Zinsner 首先提到,在美國政府入股前,英特爾還有約 57 億美元的補助款尚未到位,加上已收到的 22 億美元,但這些資金當時「處於不確定狀態」,英特爾也不確定能否拿到剩下的 57 億美元。
即使獲得已領到的 22 億美元補助,也存在「追索條款」(clawback rights),整體都面臨不確定性。不過,美國政府的股權投資消除了這些不確定性,並以持股方式取代,除了那筆 30 億美元將在幾年內分批到位之外,其餘資金都已經提前到手,可以說更有利。
針對外界擔心美國政府會干預英特爾決策,Zinsner 強調政府會「依照董事會建議」進行投票。
英特爾對 Altera 的資產剝離案將在未來數週內完成,帶來額外 35 億美元;軟銀(SoftBank)的投資也預計在本季結束前到位,待監管程序完成即可。這些資金會先用於償還 38 億美元、今年到期的債務。Zinsner 表示,目標是讓所有債務到期後直接清償,不會再融資。
至於英特爾是否會將晶圓代工業務分拆為子公司,Zinsner 回應並非不可能,但近期發生可能性不大,因為這項業務目前還不具備可投資性。但他也補充,「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可以想像這件事會發生」。
談到先進製程,Zinsner 坦言,英特爾過去幾年在需求出現前就提前花錢,這並沒有帶來好處,而下一代 14A 製程雖然也可能發生「製程沒有客戶採用、進而不蓋產能」的情況,但發生的機率相對很低。
此外,14A 成本將比 18A 更高,雖然投資規模沒有顯著差距,但晶圓製造的確更貴,部分原因是 14A 使用 High-NA EUV 曝光機,加上 14A 的複雜性導致需要額外的曝光步驟,進一步推升成本。
最後談到與台積電合作,Zinsner 表示,英特爾對台積電的依賴將會隨晶圓代工業務的表現以及不同產品的生產安排而「波動」,但無論如何,英特爾都會繼續使用台積電的產能,就像目前的 Lunar Lake 與 Arrow Lake 產品一樣。
當被進一步追問具體數字時,他透露目前英特爾約 30% 產品來自台積電,雖然未來這個比例會下降,但仍會高於公司十年前的水準。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