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興董事長曾子章在 TPCA Show 指出, AI 產業與高效能伺服器正改寫產業結構。依 Prismark 預測,全球 PCB 市場將自 2024 年約 740 億美元,成長至 2029 年約 1,020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 6.9%;其中 Substrate( 載板) CAGR 達 9.3%,成為推動整體擴張的關鍵動能。欣興並提到,AI 基礎建設市場 2024–2034 年 CAGR 27%,將驅動雲端與邊緣應用的長期需求。
AI 伺服器對電路板的需求從結構到規模全面升級:自 2012 年「12L Plus」演進至今日 24 層以上 HDI,多數高階專案導入「M+N 分層設計」──將訊號層與電源層分離製作,最後以高密度互連/鍵合整合,可同時改善高速訊號完整性(SI)、電源完整性(PI)與翹曲控制,層數上看 56L,單機板面積約 14.75 m²。整體來看,AI 伺服器單機用板量已較傳統伺服器增加逾 20 倍,電路板「數量/面積/銅層數」預期大幅提升。
同時,為了滿足低延遲與高性能並兼顧散熱,GPU/CPU 熱設計功耗(TDP)快速上移,千瓦級設計成為主流;材料也由一般 E-glass/BT 轉向 low Dk/Df、low CTE Core、石英玻璃布(Q-glass)與高平滑度 HVLP 銅箔,以降低傳輸損耗、提升尺寸穩定與熱可靠度。
然而,需求急升下,上游材料出現結構性失衡。曾子章示警,玻璃布、CCL 與 ABF 等關鍵材料供應吃緊,高頻材料與高密度製程占比上升,使載板交期與良率管理難度攀升。產業界普遍預期,玻璃布緊俏恐延續至 2026 年下半年。曾子章強調,風險亦是機會,提前在材料、製程與協作模式上完成轉型者,將在 AI 供應鏈中取得競爭優勢。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