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推動「外送員專法」,三大外送平台業者呼籲政府加強產業、政府與勞工溝通,避免法規倉促上路,導致外送產業失去彈性,進而影響外送員、消費者與商家的權益。
為保障外送員薪資、保險以及工作權益,立法院衛環委員會22日審查「外送平台管理暨從業人員權益保障法」等草案。
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DEAT)攜手Uber Eats、foodpanda以及foodomo在31日舉辦記者會,提出「外送產業十大建議原則」,呼籲政府應綜合評估產業與市場狀況,避免法規倉促上路。
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理事長劉于遜指出,相關立法都應考量所有參與者的利益,協會呼籲政府應在立法和指引公布前召開至少4場公聽會,讓產業與政府充分溝通。
劉于遜指出,協會的建議原則從三大面向出發,包含外送員權益、消費者商家權益以及道路安全。他說:「第一個當然是站在這個外送員的權益保障,包含大家所關心的報酬以及停權相關的事項。第二個是消費者跟商家,很重要的參與者,怎麼樣保障、維護權益,包含外送費用、食品安全。第三個是相關道路安全教育訓練機制,透過政府跟業者產業的合作,我們希望提升外送環境的品質還有安全性。」
針對外界關心外送員薪資與保障,Uber Eats公共政策暨政府事務總監馬培治表示,根據Uber Eats統計,外送員時薪約新台幣270元,已經優於最低工資;多個平台業者也為外送員投保商業保險,每年投保支出總計約5億元,未來也將持續加強外送員的保障。
Foodpanda公共事務總監郭昕宜則表示,產業願意盡最大努力進行產業生態說明,希望政府對產業管理緩步推進。她指出,台灣不是唯一想要將外送產業納管的國家,但以海外的案例,有些地區因法規管制,衝擊外送員的工作權,進而影響消費者與商家。業界希望加強雙方溝通,維持外送工作更高彈性。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