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運動對改善膝關節退化最有效,你做對了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8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哪種運動對改善膝關節退化最有效,你做對了嗎?

到了中年,有些人早晨起床會覺得關節僵硬、走路時膝蓋卡卡,甚至因疼痛而被迫減少活動。除了吃止痛、消炎的藥,運動真的能幫助改善膝關節的功能嗎?最近一項跨國團隊進行的大規模系統性回顧研究,共納入 217 試驗結果、包含 15,684 名參與者。結果顯示,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車等,能最有效減輕疼痛,改善生活品質;相反的,高衝擊活動如跑步或跳躍,對已退化的關節反而造成負擔。研究結果已於近日刊登在國際科學期刊《The BMJ》。

為什麼選擇運動,而非單純依賴藥物

治療膝關節退化,多依靠止痛藥與消炎藥控制症狀,嚴重時甚至必須置換人工關節。然而,這些方法頂多止痛,卻無法阻止關節結構繼續惡化。本次研究團隊指出,適當運動才是真正延緩病程的關鍵。因為規律活動能強化膝周肌肉、分擔關節壓力,長期下來不僅疼痛減輕,活動能力也明顯提升。正因如此,運動被國際治療指引列為優先考慮,本次研究更透過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釐清哪一種運動最有效。

有氧運動的優勢

本次研究將運動分為六類:有氧運動、柔軟度訓練、肌力訓練、身心運動(如太極)、神經動作訓練、及混合訓練,比較不同運動類型對於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差異。結果顯示,有氧運動在減少疼痛、改善關節功能與提升步態方面的效果最明顯;肌力訓練與混合訓練則對增強肌肉力量與中期功能表現有幫助,但整體效益仍略遜於有氧運動。身心運動能舒緩症狀、增進平衡感,尤其有助於高齡者降低跌倒風險。

雖然有氧運動是改善膝關節功能的首選,但其他訓練也有價值。肌力訓練可改善關節周圍肌群支撐、減少負擔;柔軟度訓練有助於擴展關節活動範圍;太極與低強度平衡訓練則能讓膝關節動作更靈活,同時增強患者對日常行動的信心。不過,研究指出不同試驗的規模、介入方式及追蹤時間差異頗大,因此在臨床上沒有所謂的標準方案;對於已有嚴重關節損傷或伴隨其他疾病的患者,仍需個別調整運動計畫,以兼顧安全與效果。

總而言之,這項涵蓋兩百多項試驗的大型分析研究提醒我們:膝關節退化不必完全依賴藥物,規律有氧運動應該更有效益,而肌力與平衡訓練則可作為輔助。此外,沒有證據顯示有哪一種運動對於膝關節退化有害,但若已有明顯退化或疼痛,高衝擊活動仍需謹慎。最務實的做法,是從低衝擊、持續性的運動開始,把運動當作長期健康投資,讓膝關節保持靈活與穩定。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