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記憶體價格因市場壓力暴漲,主因在於 AI 基礎建設帶來的龐大記憶體需求。根據外媒 Hardwareluxx 報導,記憶體模組製造商將新記憶體套裝,從原訂的 2025 年下半年延後至 2026 年,希望觀察供應緊縮對記憶體價格的影響。
該報導指出,包括 Corsair、十銓等品牌熱門記憶體套裝的大幅漲價,「多家記憶體模組廠商表示,不會在今年第三、第四季推出原本計劃的新套裝。」這些廠商選擇觀望 2026 年的記憶體價格走勢,但未透露哪些具體產品被延後。
先前市場消息傳出,記憶體製造商沒有增加 DRAM 產量的計畫,代表短缺將延續到明年,甚至可能一路到 2027 年。如果情況不變,有專家認為,這場價格風暴將持續十年。短缺與漲價現象如今已直接衝擊全球消費者,日本零售商甚至因爲供應不足而開始限購。
記憶體晶片短缺影響相當深遠,不會只有想升級 RAM 的消費者深受其害。有傳聞稱,由於供應短缺,Nvidia 5000 Super 系列 GPU 可能根本不會問世。雖然 Nvidia 尚未公布 Blackwell 消費級顯卡的 Super 版本,但通常會在新世代推出後 12~18 個月發布。智慧手機廠也受到衝擊,小米已警告手機價格可能因記憶體成本飆升而調漲。
目前記憶體製造商正把 DRAM 產線轉向生產 HBM,以滿足 AI 產業的巨大需求。由於主要 DRAM 製造商同時也生產 NAND,而現在優先供應給 AI,用於 SSD、記憶卡等儲存裝置的 NAND 也恐將短缺。
同時,因為記憶體是景氣循環顯著的產業,因此業者不願興建新的晶圓廠來提升產能,尤其現在外界不斷討論 AI 是否會破泡沫,沒人願意砸數十億美元蓋需要多年才能完工的工廠,結果泡沫爆掉後只剩產能過剩、毫無需求。
- Hersteller verschieben neue Speicher-Serien
- Manufacturers reportedly delaying launch of new memory modules due to massive price crunch — products slated for 4Q25 now expected to arrive in 2026
(首圖來源:pixab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