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I 取代人力,會帶來什麼後果?瑞典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 的 AI 實驗正好可提供借鏡。Klarna 是一間提供「先買後付」(BNPL)服務的公司,主要為電子商務行業提供支付處理服務,管理店舖索賠和客戶付款。過去三年間停止徵才並自然減員,將員工人數從 7,400 人減至 3,000 人,同時讓留任員工的薪資平均提高 60%。儘管營收創下歷史新高,但公司最終仍不得不回聘部分客服人員,因為 AI 在需要同理心的任務方面有局限。
綜合外媒報導,Klarna執行長席米亞柯斯基(Sebastian Siemiatkowski) 表示,這並非大規模裁員,而是公司為提高效率而進行的策略轉型,讓留任員工在生產力提升的同時獲得更高的薪酬。自2022年起,Klarna與OpenAI合作,將生成式AI應用於行銷、客服與內部流程中。用AI聊天機器人成功取代數百名全職客服人員,能以更快速度處理三分之二以上的顧客諮詢,大幅降低營運成本。
AI 提升營運效率,資源重新分配給留任員工
根據MarketScreener報導,Klarna 2025年第三季營收達9.03億美元,新增信用卡用戶超過400萬,創公司成立以來最佳成績。營運效率提升讓企業能將資源重新分配至薪資與技術開發上,使留任員工平均加薪六成。
但是,AI取代人力的同時也暴露出缺點。當客服全面自動化後,服務品質驟降,Klarna於2025年中被迫重新招募人類客服,以應對投訴與品牌信任下滑。顯見AI在解決簡單問題時效率極高,但在人際互動與細膩溝通上仍遠遠不及人類。
AI 削弱就業市場,混合模式或成未來主流
Klarna試圖用AI取代人力,但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可視為科技與金融業的重要警訊:AI雖能提升獲利,卻可能同時削弱就業市場與企業文化。據《HR Grapevine》報導,過度自動化可能導致經濟放緩與結構性失業,AI的確會創造新職缺,但消滅的工作更多。
Klarna的策略雖讓員工薪資暴漲,但也加劇了產業不平等與中產階級流失,尤其當資源集中於少數高薪專才,基層工作則迅速被取代。未來企業可能採取AI與人力並行的混合架構,以平衡效率與服務品質。
- Klarna’s AI Gamble: Halving Staff While Boosting Paychecks
- Klarna says AI drive has helped halve staff numbers and boost pay
- Klarna’s AI replaced 700 workers. It now wants some of them back to improve customer service
- Automation warning | Klarna CEO predicts recession as AI roles increase
(首圖來源:Kla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