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界一直將 AI 吹捧為生產力新時代的開端,最新消息是惠普也將因為布局 AI,未來三年內裁員六千人。科技業都在以科技取代人力,但高盛認為,企業採用 AI 目的不是在節省成本,而是想提升生產力和收入,然而代價仍是白領失業。
高盛的分析是基於對 105 位高盛銀行家的調查,這些銀行家服務於各行各業的客戶。該分析揭示美國大型企業如何實際運用 AI,以及員工的未來。結果發現,近一半客戶利用這項技術來推動業務成長,只有五分之一的企業採用 AI 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雖然近三分之一負責科技、媒體和電信客戶的銀行家表示,客戶已經感受到就業壓力,但至今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公司因為 AI 而減少員工人數。
AI 裁員潮會很有感
雖然仍有許多公司仍然保持謹慎。高盛約 61% 的銀行家表示,客戶認為 AI 技術尚不成熟,不宜廣泛部署,47% 的銀行家表示,企業缺乏建立合適工具所需的內部專業知識。
高盛認為,AI 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37% 的客戶已經在日常生產中使用 AI,預計明年整體採用率將上升至 50%,三年內將達到 74%,隨著 AI 工具越來越融入日常運營,發展速度將迅速加快。
因此,銀行家預計 AI 裁員潮會比預期來得更快,約 55% 的高盛銀行家預計,客戶將依靠凍結招聘或自然減員來應對,而 26% 的銀行家則預計會出現裁員或更廣泛的重組。整體而言,受 AI 影響,未來一年員工人數將減少 4%,三年內將進一步削減 11%。報告也點出最大風險的三種職業,包括客戶支援部門、行政支援、營運,以及 IT 和工程部門。
資料科學家已率先陣亡
前幾年隨著演算法當道,會看數據取得洞見的資料科學家,包括商業分析師、資料分析師、資料科學家和商業智慧開發人員等等,成為企業稀缺的人才,但短短幾年就被 AI 殲滅。求職網站 Indeed 發布大型研究報告稱,科技業的就業市場表現遠遜於其他一些產業。 Indeed 的科技職缺發布指數,在 2022 年一度超過 200,但此後暴跌至 67。
截至 10 月底,該產業的職缺指數為 60,是 Indeed 追蹤的所有產業中最低的,代表數據和分析類職缺比疫情前減少 40%。更糟的是,該行業每個職位收到的申請數量仍在增加。
報告分析,多年來對數據科學培訓的投入,導致熟練的求職者過剩,同時招聘需求卻在降溫。生成式 AI 的興起,將使得更多的人無需接受過多正規訓練,就能更容易分析數據。
經濟學家表示,AI 目前還無法取代勞工,但它可以幫助勞工和企業,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資料分析專家很難轉換職場跑道,只能持續等待工作,且即使找到工作,不但不會有幾年前的高薪水準,且薪水成長幅度可能會很慢。
- The gruesome new data on tech jobs
- Corporate America says AI isn’t about cost-cutting, but jobs will go anyway, a Goldman Sachs banker survey finds
(首圖來源:Unsp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