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逐年成熟,科學家已能利用電子顯微鏡、量子顯微鏡在原子尺度下進行各種成像。現在,科學家帶來第一張單原子 X 射線特寫鏡頭,還測量原子化學狀態,將對環境與醫學科學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原子尺度成像最早出現於 1950 年代中期,此後開始迅速發展,2008 年,物理學家成功使用電子顯微鏡對單個氫原子進行成像;5 年後,科學家使用量子顯微鏡觀察氫原子內部,首次直接觀察到電子軌道。
X 射線一個重要科學用途是判別樣本材料的類型,從醫學設備、機場安檢到火星探測器都可見到 X 射線設備,但 X 射線從 1895 年發現至今已將近 130 年,從未能拿來檢測到單原子。一般來說,原子雖然可以用掃描探針顯微鏡(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進行常規成像,但若沒有 X 射線,就無法判斷它們由什麼構成。
最近,來自俄亥俄大學、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科學家結合同步加速器 X 射線源與掃描探針顯微鏡技術,首次以 X 射線拍攝單原子並測量一些關鍵特性,透過比較鐵原子、铽原子在各分子內的化學狀態,研究人員發現稀土金屬铽原子相當孤立,不會改變化學狀態,但鐵原子強烈與周圍相互作用。
許多稀土材料用於日常設備,包括手機、電腦、電視等,新的研究讓科學家不僅可以判斷元素類型,還可以識別化學狀態,從而可更良好操縱不同材料內部的原子,這將對環境科學、醫學、量子訊息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 This is the first X-ray taken of a single atom
- World’s First X-Ray of a Single Atom Reveals Chemistry on The Smallest Level
- Scientists report world’s first X-ray of a single atom in Nature
- Scientists X-ray a Single Atom for the First Time
(首圖來源:俄亥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