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戰場失利,不僅是福斯集團在考慮關閉工廠,法國、德國百年來建立的汽車帝國,現正面臨全面崩盤危機。
百年來的優勢,讓歐洲車廠面臨「死於安樂」危機,長期忽視自身缺乏競爭力和產能過剩問題,福斯集團可能關閉在德國的工廠,並醞釀裁員,這一切的起因都來自於「電動車革命」。耗費百年建立的經驗、技術、供應鏈霸權,面臨中國與特斯拉的電動車衝擊,讓歐洲車廠難以招架。
「福斯終於發現狀況有多嚴重,在日益複雜的全球地緣政治關係中,歐洲幾乎沒有勝場。」花旗汽車產業分析師 Harald Hendrikse 表示。數據顯示,歐洲汽車銷售量依然低於疫情前表現,但包括福斯、雷諾和 Stellantis 在內的車廠,有超過 30 家工廠都在賠錢營運。
▲ Stellantis 上半年獲利大幅縮水,現金流虧損 3.9 億歐元。(Source:Stellantis)
Peugeot、Fiat 和 Chrysler 的母公司 Stellantis 集團,上半年獲利表現幾乎是去年同期一半,Fiat 義大利生產量下滑三分之一,工廠多次停工,Melfi 和 Morafiori 工廠產能甚至下滑 63%。雷諾狀況同樣悲慘,執行長 Luca de Meo 解決方案也讓人失望,他建議歐洲車廠成立大型聯盟,整合彼此資源共度難關。從 Stellantis 和 Renault 這幾年表現看,汽車產業裡,三個臭皮匠很難勝過一個諸葛亮。
歐洲汽車產業的病因要回溯到 2008 年的金融海嘯,這場危機,美國通用汽車和 Chrysler 都聲請破產,沒有破產的福特也大規模裁員,節省成本以度過難關。歐洲車廠則相反,依然以砸大錢建廠,營運成本不斷提高。這安逸的日子,很快就遭受挑戰,開發電動車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俄羅斯提供的便宜能源中斷,加上以往最重要的中國市場表現快速弱化,讓歐洲車廠面臨百年來最嚴重的危機。
電車轉型先鋒,卻不知黃雀在後
「我們是歐洲製造電動車的牛仔,是開拓道路的先鋒」,福斯集團布魯塞爾廠的資深員工 Maurizio Sabatino 說,這場衝鋒行動最終成了大災難。布魯塞爾廠見證了福斯在二戰後的所有盛世,1950 年代生產福斯金龜車,之後負責生產 Golf、Passat 等熱銷車款,後來升級成為奧迪產線,生產 Audi Q8 e-tron,對抗特斯拉,災難就從這裡開始。
價位高昂的奧迪電動車,性能不如特斯拉之外,軟體方面更遠遠落後競爭者,更慘的是,輸在起跑點之後,又追不上對手 OTA 更新速度,差距越拉越大之下,讓歐洲車廠難以想像的畫面出現了。就在距離歐盟總部不到 15 分鐘車程的歐洲汽車生產要地,布魯塞爾廠周邊街道,開始出現中國電動車的身影,MG、比亞迪逆襲歐洲市場,讓車廠、各國政府和歐盟執委會警鈴大響。
▲ 定價高昂的 Q8 e-tron 並沒有帶來預期的銷售表現,是壓垮布魯塞爾廠的最後一根稻草。(Source:科技新報攝)
2024 年 7 月福斯宣布正在準備關閉布魯塞爾廠,揭示了問題嚴重性,高昂的成本、低迷的需求和難以解決的軟體問題,迫使福斯做出最困難的決定。關閉一座三千名員工的工廠,遠比裁撤三千名員工更複雜,這牽涉到整個城市的經濟衝擊,從零件廠到周邊的麵包店甚至是清潔工,都是影響範圍。布魯塞爾關廠事宜的相關討論,不僅福斯和奧迪兩個執行長參與,連布魯塞爾市場和比利時總理 Alexander De Croo 都加入討論,希望能夠找出別的辦法。
「經濟環境日益惡化,競爭者不斷逼近」,福斯集團執行長 Oliver Blume 表示,從經營企業的角度來看,德國在競爭力方面已經越來越落後了,他們必須採取積極措施來改變現況。
福斯原本打算透過提早退休或是優離方案,來縮減成本,但根據上半年財報,無法達成 2026 年前節省 100 億歐元成本的目標,必須考慮大規模裁員方案,或關閉德國老家的工廠。
德國政府與工會代表都已經出面希望福斯考慮替代方案,這很可能讓雙方開始討論兩種可能,要嘛福斯關廠裁員,要嘛德國政府就得提出補助方案,刺激需求。這又牽涉到政治局勢變化,剛剛落幕的德國東部議會大選,極右派的「另類選擇黨」大勝,親俄羅斯的新政黨 BSW 快速竄起成為第三大贏家,顯示在經濟環境變局下,民眾似乎更傾向於有強硬作風的右派政黨,這對於想要裁員省成本,或是爭取更多補助的車廠來說,也許是好消息。
- VW Turns on Germany as China Targets Europe’s EV Blunders
- Volkswagen aims to cancel a no-layoffs pledge and won’t rule out closing plants in Germany
(首圖來源:Volkswa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