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上純電缺陷,調研預估將有 54 萬輛氫引擎卡車上路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27 日 12:15 | 分類 ESG , 交通運輸 , 汽車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補上純電缺陷,調研預估將有 54 萬輛氫引擎卡車上路


就像電動車在 20 年前完全不被看好,氫引擎車輛現在看來也像是科幻劇情,不過調研機構預估在 20 年後,將會有 54 萬輛氫引擎卡車上路,關鍵原因就是「效率」。

限制科技進步的原因有時候不僅是知識,更多時候是成本考量,就像 20 年前要推純電車,受限於電池成本、產線重製成本讓許多大車廠停滯不前,但特斯拉則相信它背後的巨大利益,而不惜重金投資,才獲得今天的成果。相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另一項動力科技:氫引擎(H2ICE)。

我們先前曾報導過新創公司開發的氫燃料星火引擎,能夠直接將氫氣當做燃料,動能強大而且只會排出水氣。這種零碳排內燃機技術,雖然研發成本高昂,而且需要克服大量難關,但它具備的龐大潛力似乎相當值得投資。

氫引擎的第一個優點是與傳統內燃機引擎高度相似,傳動系統和引擎技術完全可以沿用,有一點像是進化版的「天然氣動力車」。第二個優點是它補充能源的速度,比一般純電車更快,又因為不需要燃料電池,所以車身重量會比氫電車(FCEV)輕,對商用運具來說效益更高。IDTechEx 分析師預估,在 2045 年時,全球將會有 54 萬輛氫引擎卡車上路,成為零碳運輸時代的關鍵角色。

更重要的是,將氫直接當做燃料,可以完全擺脫對稀土和電池原料的依賴,對當前日益緊繃的全球貿易戰爭有重大意義。即使有這麼大的誘因,卻依然需要十幾年的發展時間,這個技術難度自然不在話下。

首先要知道的是,雖然氫是可燃性極高的元素,但因為它的質量極低,在常溫常壓狀態下,柴油可以儲存的能量是同體積氫元素的 3 千倍,因此要將氫當成燃料,必須經過壓縮,目前常見的兩種規格是 350 bar 和 700 bar,但壓縮後的氣態氫單位能量密度依然不高,重達 100 公斤的氫氣瓶,只能儲存 2 公斤不到的氫氣,能量約等於 8 公升汽油。

另一種方式液化,液態氫的密度是常壓氫的 780 倍,體積能量密度可以大幅提升,然而液態氫沸點是零下 253 度,極易蒸發損失,要儲存在載具上就需要搭配對應的冷卻系統,又讓效率下降。

其次,現有的氫引擎技術效率遠遠不及氫燃料電池,以車輛行駛里程來比較,氫燃料電池車行駛 100 公里需要消耗 0.9 公斤氫,但最高效率的液態氫引擎,則需要消耗 4 公斤,如果是氣態氫引擎則要消耗 13.5 公斤的氫,比燃料電池落後 15 倍。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氫引擎雖然沒有碳排放,但卻會有氮氧化物(NOx),是對人體有害的污染源,美國和台灣都有法規限制禁止勞工暴露在高濃度氮氧化物(5~25 ppm)環境下,而氫引擎和傳統內燃機同樣都會排出 NOx。解決方法也相同,可以安裝三元觸媒轉化器,或是專為氫引擎設計的「可變觸媒抑制器」,但以目前的技術來說,還沒有百分之百消除氮氧化物產生。

也就是說,即使不考慮氫的生產、加工、運輸與儲存,光是在交通載具上的氫引擎技術就有諸多技術難關要克服,從誘因來看,若不是極度重視能源效率的大型商業運具,要採用氫引擎的成本效益實在太低。在可預期的技術改良程度下,氫引擎的早期採用者,預計會以重型卡車、航天機器和貨運船隻為主,輕卡車和小客車乖乖背著電池,應該還是比較實際。

(首圖來源:Rolls Royce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