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開徵在即,再生材料將成最佳受益者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24 日 7:50 | 分類 公司治理 , 淨零減碳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碳稅開徵在即,再生材料將成最佳受益者


碳權沸沸揚揚討論多年,台灣碳交易所正式啟動,而許多企業對於碳中和這個議題尚在摸索,而所有人聚焦都在買賣碳權交易上,事實上碳權的購買只是最終達到碳中和之下無奈之舉,碳中和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降低碳排放量才是目的。

碳權(Carbon Right)與碳中和(Carbon Neutral)概念

碳權(Carbon Right)

  • 碳排放權(Emission Allowance):泛指每年政府給予企業免稅碳排放量。
  • 碳信用(Reduciton Credit):企業使用再生能源或是再生材料在生產過程降低碳排放量,扣抵政府給予免稅碳排放量,超越碳中和多產生的減碳量就可列為碳信用。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顧名思義就是企業的碳排放量與政府給予合法碳排放量相抵為零,就可達到碳中和,過程中企業可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改善生產製程中產生的碳排放,使用再生材料降低產品碳排放等方式來達到碳中和。

簡而言之,碳稅的開徵最大影響企業是排碳量遠超過政府給予免稅碳排放量,例如: 鋼鐵業者,水泥業者等排碳量高的企業,台灣因半導體產值過高,更著重在圍繞台積電供應鏈的碳排放為重點。

企業雖可透過購買綠電與碳權來達到碳中和,但自身降低碳排放量就不需花大錢去大量購買昂貴碳權與綠電強行碳中和。

因此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下在生產過程中的「減碳」才是最符合碳權精神。

碳權交易

總量管制下的排碳權,政府會配給每一個企業碳排放權,這部分是屬於免稅額度,超過額度的部分除了透過購買綠電外,也可以透過碳權交易所將不足的部分用購買的方式來達到碳中和目標。

而也同向鼓勵達到碳中和甚至減碳優異的企業可以經過認證後,實際排放量低於政府配額的部分,認證將這些多餘配額轉換成碳權可以在碳交易所交易(如下圖)。

(Source:世新大學二氧化碳與能源發展科普推廣計畫

企業如何減碳降低碳排放?

在台灣碳交易所網站上有各種專案減量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首波鋼鐵水泥業者屬於高排碳產業,也列入減碳重點對象,而台灣是全球半導體大國,半導體的減碳也屬於重中之重, 筆者依照碳權交易所網站上闡述各行業經過認證的減碳方式,在各領域中製造業減碳可以分多層面進行:

  1. 改善製程降低碳排放量。
  2. 引進新型機台更有生產效率與降低碳排放量。
  3. 使用再生環保材料替代。
  4. 使用替代燃料。

而最直接有效率降低碳排放量是以環保材料替代原本材料,筆者以中鋼子公司中聯資源為例子:

中聯資源是中鋼集團子公司專注在廢爐渣回收後煉製成水泥廠原料,可以幫助水泥廠降低排碳量,甚至將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氟化鈣副產物重新回收後煉製成鋼鐵業所需的鋁錐與人造螢石,進而幫助鋼鐵業者降低排碳量(請見以下中聯資源公司法說會資料與年報資料)。

而這類型的公司恰恰可以利用回收的廢物,重新回收再生成替代物料幫助製造業用環保材料減碳,這也是降低碳排放最直接與根本的解決方案。

(Source:中聯資源法說會資料、中聯資源2023年報)

(Source:台灣碳權交易所)

全球碳稅課徵在即,台灣的碳權交易所也已啟動,隨著碳權開始進入企業與個人的生活中,減碳將成為碳權時代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環保再生材料是推助製造業減碳最重要的關鍵。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