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富豪曾說,美國夢不只是變得富有,而是為了每個人都能成功,但不平等降低人們對美國夢的希望。這是全世界的通病,然而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經濟學家認為不是什麼全球化,而是企業過度投資科技導致。
當 ChatGPT 可以生成內容,取代人類職業的威脅聲浪四起,而當 DeepSeek 出來,更讓人害怕,企業可能不需要重金投資,就可以廉價獲得生產力工具,取代人類勞工更毫無負擔。而這就是諾貝爾經濟學家先前點出的問題,過去幾年來,過度投資自動化,就是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
經濟學家指出,1950~1980 年的戰後時期,是技術不斷進步、工人收入不斷提高的黃金時代。後來,關鍵自動化技術穩步進步,包括工廠車間的機器人、電腦化機器,以及辦公室的專用軟體,導致勞工一直在落後。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達隆阿西莫格魯 (Daron Acemoglu) 一直在反對「過度自動化」,他對外媒採訪時表示,對機器和軟體進行投資所帶來的整體經濟回報一直難以實現,但所導致的不平等現象卻日益加劇,這是非常明顯的。
寧要科技不要人類
經濟學家估計,過去 40 年來美國工人的薪資差距不斷擴大,其中超過一半是由於以前由人類工人完成的任務被自動化所取代,他們發現,經濟產出中支付給工人的工資比重不斷下降,而用於機械和軟體的支出卻不斷增加。
雖然全球化和工會弱化,也發揮一定作用,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自動化。這種說法也與川普認為的全球化偷走美國工作的看法大不相同。
這一切都不是自然發展,而是人類的選擇。Acemoglu 比喻,自動化引發的不平等不是天災或自然災害,是企業和社會選擇如何使用技術的結果。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艾瑞克布林約爾松 (Erik Brynjolfsson) 是一位技術樂觀主義者,但他也認為,AI 系統的設計目的是取代工人,而不是提高他們的表現,那是錯誤的方向。
投資普通技術無益生產力
經濟學家也點出過去幾十年科技在發展,但生產力卻停滯的問題。他們認為,真正重要的技術,會在其他地方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和薪資水平,如汽車工業出現一樣,帶動其他產業包括金融業都繁榮發展。但普通的技術可以取代工人,卻不能大幅提高生產力,譬如自動結帳機器,經濟生產力成長緩慢,部分原因是企業在這些不怎麼起眼的技術上投入太多。
哈佛大學勞工經濟學家指出,過去幾十年雖然科技在進步,但高等教育成長放緩,公司也開始減少對員工培訓的投入,是導致勞工落後的關鍵因素,因此當真正重要的技術出現,教育和培訓必須共同發展,才會實現共同繁榮,社會必須為未來的工作,精心設計教育和培訓計畫。Acemoglu 強調科技發展應該朝著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重新定位技術,讓科技為人們服務,而不是阻礙人們。
- Economists Pin More Blame on Tech for Rising Inequality
- Tech founder pledges to give away half his wealth to make the American dream more possible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