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半導體關稅立即衝擊台廠?專家分析不盡然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9 日 16:34 | 分類 伺服器 , 晶片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川普半導體關稅立即衝擊台廠?專家分析不盡然

市場針對川普政府可能對台灣生產的晶片加徵關稅高度關注,恐怕衝擊產業發展,相關業者無不緊盯政策走向、預先布局減緩衝擊。ITIC 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前總經理、連續創業家瞿志豪提出個人觀察和看法。

對 AI 伺服器有高度需求如美系 4 大雲端服務供應商微軟、Google、AWS、Meta 等客戶,並非直接進口晶片到美國組裝,而是下單給台廠將晶片裝進伺服器再出貨。瞿志豪分析,由於伺服器屬資訊科技設備,HS Code(Harmonized System Code,用於統一各國海關對商品快速進行分類並徵收相對應的關稅)為 8471.50,與晶片所屬的 8542 類別不同。如果美國關稅只對 8542 類別的積體電路,8471 類別的伺服器維持原樣,一旦美國對台製晶片加徵關稅,將不會發生實質作用。

川普政府是可以實施「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即使最終產品為伺服器,做為核心零組件的晶片來自台灣,仍可能被認定受關稅影響。不過,美國對科技產品的原產地審查未全面擴及伺服器,這麼做的稽徵成本高,推測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

此外,假使川普政府認為台灣業者透過組裝伺服器來規避晶片關稅,可以啟動「反規避調查」(Anti-circumvention Investigation),一旦認定規避關稅行為,可能懲罰性關稅。比方說美國去年針對中國製太陽能面板的洗產地行為加以懲罰,但此案例與台灣原本就組裝伺服器、並非洗產地大不同。

雖然台灣伺服器廠商主機板製造業務(L6 產線)不少位於台灣或中國,但是銷往美國的最終組裝測試多數已在美國或美墨邊境的免稅區,例如廣達主要業務來自北美資料中心建案,為美系 CSP 代工,最終組裝測試(L10 產線)在美國境內,直接以 Rack level 就近資料中心來出貨。就算川普政府直接對進口伺服器增加關稅,這部分應該不受影響。

美國如要有效對台製晶片加徵關稅,恐怕得對台灣生產的電子零組件全面課徵,如此一來打擊面向過大,勢必衝擊所有 IT 產業。川普政府以加徵關稅做為對談判籌碼,就像威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一樣,台灣和相關業者仍得做出因應,並為未來計畫提早布局。

▲ 美國可能對台製晶片加徵關稅,瞿志豪提出個人觀察和看法。

(首圖來源:The White House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