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利桑那大學麻醉學家兼教授 Stuart Hameroff 博士在 YouTube 頻道 Project Unity 上接受主持人 Jay Anderson 訪談時,討論了一項記錄臨床死亡患者大腦活動的研究。結果,這些患者在臨終時大腦竟突然爆發出神祕能量,這也許是靈魂離開身體的證據。
Hameroff 表示,研究人員在7名慢性病末期患者被拔除維生系統的前幾分鐘,在他們大腦上放置了小型感測器,以便能夠記錄每位患者在血壓和心跳降至零後的大腦活動。
當包括生理與大腦等一切活動消失後,突然出現了能量爆發。他在受訪時表示,這可能是瀕死經驗,抑或是靈魂離開身體的跡象。
意識來自大腦微管內的量子過程,微管內的量子資訊永存在宇宙裡
Hameroff 認為,意識發生於更深層的量子層面,並主張它來自於微管(microtubules,腦細胞中的微小結構)內的量子過程,而不僅僅是神經元之間的大規模電信號傳遞。他進一步表示,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低能量的大腦狀態下(如麻醉、深度睡眠,甚至瀕死經驗)仍有某種意識的原因。
他在 Discovery 科學頻道(Science Channel)的「穿越蟲洞」(Through the Wormhole)系列紀錄片中表示,假設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大腦微管也失去了它們的量子態。但微管內的量子資訊並不會被摧毀,它無法被摧毀,而是散布至整個宇宙。
他接著說道,如果患者被成功救回或復甦,這些量子資訊可以回到微管內,然後甦醒的患者會說:「我經歷了瀕死體驗。」但如果患者沒有被救回,最終去世,那麼這些量子資訊有可能會以靈魂的形式存在於身體之外,並有可能永恆存在。
患者死後大腦出現「伽馬同步」活動,心臟停止大腦仍有短暫意識
這次的研究對象包括 2 名男性和 5 名女性患者,年齡介於 34 至 74 歲之間。研究報告並清楚寫道,這些患者在因廣泛全身性重症而決定放棄治療之前,神經功能皆保持完好。
研究團隊在患者即將被拔除維生系統時,對每位患者進行腦電圖(EEG)腦波檢查。在患者腦波顯示等電位或波形呈平直線狀後,醫生便宣告患者死亡,並移除生理監測設備。當死亡瞬間的原始數據被記錄下來時,隨後出現了一波持續 1 到 20 分鐘的能量激增。
Hameroff 在日前接受 Project Unity 頻道採訪時表示,在一名患者心臟停止跳動後,其大腦突然出現一種稱為「伽馬同步」(gamma synchrony)的高頻活動,該活動持續約 30 到 90 秒,「然後就消失了」。
伽馬同步是一種與有意識的思考、認知和感悟有關的腦波模式,通常在大腦思考或處理資訊時出現。這意味著,即使心臟已經停止,大腦仍短暫顯示出可能與認知或意識有關的活動跡象。
神祕能量有可能是大腦缺氧造成,連串神經元電活動被誤認是「瀕死」體驗
雖然這些患者最終都離開人世,到底這些「瀕死」經驗是否真的發生也無法再做確認。但研究人員仍嘗試對腦波數據中觀察到的「伽馬同步」現象提出兩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解釋認為可能是電子干擾影響感測器而造成的,但該說法很快被推翻。因為在兩種使用不同方法轉錄大腦活動的監測設備上,都監測到了這種「伽馬同步」活動,因此干擾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種解釋認為,這種大腦活動的爆發實際上是由於大腦缺氧造成的。研究報告對此做了進一步的闡述:當大腦缺氧達到臨界值時,大量神經元會失去沿著神經元傳遞的電信號,而這種電位的喪失會引發一連串的電活動。
這就是為什麼某些心臟驟停但成功復甦的患者,可能會回憶起這一連串電活動過程中所觸發的影像與記憶。同時也解釋了,為何許多患者在瀕死經歷後成功復甦時,會描述出如此清晰的「靈魂出竅」體驗。
(首圖來源: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