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X 50 筆電的效能表現日前解禁,首批評測皆是由 NVIDIA 親自送測搭載 RTX 5090 的 Razer Blade 16 筆電,效能表現差強人意,在部分遊戲下甚至打不贏上一代的 4090。
雖然一票媒體和KOL彷彿說好似的皆強調RTX 50筆電GPU在效率上進步不少,搭配新的DLSS 4和多幀生成(Multi Frame Generation)技術可以提供優異的遊戲體驗,但如果點開評論區卻會發現鄉民們罵聲一片,究竟RTX 50筆電有沒有幫NVIDIA扳回顏面?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提到有鑑於RTX 50顯示卡發表以來的荒腔走板,顯然NVIDIA對於筆電GPU的發表相當謹慎。不僅罕見地將發表時間延後兩次,更首次仿效顯示卡發表的模式,由NVIDIA自己送測Razer Blade 16,並早於所有其他OEM曝光。
NVIDIA的行事專斷眾AIC商(Add-in Card,獨立顯示卡)以及OEM們早已領略,會有此舉並不意外。但意外的是NVIDIA居然選擇了以輕薄而非效能見長的Razer Blade 16。因為從RTX 50顯卡的表現就已經可以看出效率並未顯著進步:雖然相較於上一代產品,RTX 50的效能進步了,但瓦耗同時也提升了。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意外,因為製程上並無顯著改變,僅從客製的4N變成了4NP。
但即便如此,NVIDIA顯然想要在筆電上另闢戰場,也就是強調RTX 50的效率。NVIDIA筆電GPU的供電邏輯和桌上型GPU大不相同:桌上型GPU的瓦耗基本上就是給好給滿,所以可以看到旗艦RTX 5090的瓦耗已經超過了600瓦大關,有些AIC商的型號甚至超過700瓦; 然而在筆電上NVIDIA從RTX 40開始就嚴格透過VBIOS限制最高瓦耗:僅有175瓦。這也是NVIDIA打的如意算盤:只要可以證明在175瓦下圖型效能有所進步,就能對外宣稱RTX 50的效率有所進步,這也是為什麼NVIDIA選擇了以輕薄見長的Razer Blade 16做為首波評測機種的原因,因為高效率有助於將GPU塞進更小的機身內。
然而事情並不若NVIDIA想的那樣順利。不曉得是因為鄉民們已經被RTX 50當初發表時的一票問題或是過高的溢價感到厭煩,或是對RTX 50筆電的期待過高,可以看到在首波評測的文章或影片下方的留言區罵聲一片。除了更離譜的售價,並無顯著的迭代效能提升更是被鄉民們酸爆,某些知名KOL如Dave2D甚至還為此製作了一支影片替自己辯駁。顯然即便在對耗電量錙銖必較的筆電上使用者們還是期待看到更顯著的圖型效能進步,而不是在效能相似的情況下降低瓦耗,畢竟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會對於有獨立GPU的筆電的電池續航力有所期待。
總而言之,在製程沒有大變動的情況下,RTX 50本來就不是以效率見長。就看看目前獨佔筆電市場的NVIDIA是否要獨排眾議,繼續強調RTX 50的效率了。
(首圖來源:Ra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