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廉價稀土淹沒市場,歐洲稀土自產面臨困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8 日 8:2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材料、設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中國廉價稀土淹沒市場,歐洲稀土自產面臨困難

歐洲為了減碳大計大舉推動電動車、風力發電機,使稀土元素需求大增,為了本身產業及更關鍵國防工業需求,歐洲各國也不希望稀土受制於人,希望本土生產,但努力成果不彰,因中國稀土實在太便宜,歐洲自產實在沒有競爭力。

稀土稱呼其實有誤導作用,乍聽之下是「土」,不知情的人以為是矽之類元素,其實是「金」字旁的金屬元素,且並不稀有,地殼蘊藏量都算豐富,只是少有高濃度純礦,導致稀土開採需開挖大量土石才能取得少量稀土而留下大量廢土,造成嚴重環境破壞及高污染的提煉過程。

因歐美或澳洲,要依照先進國家環保法規開採稀土,自然成本居高不下,這就是之所以中國會成為稀土大國的主因,因中國開採可任意破壞環境,但中國意識到環境破壞不可逆,近年也逐漸不想割肉換錢,許多中重稀土改來自緬甸。

並非只有中國有稀土礦藏,到處都有稀土,只是環境因素考量,中國成本遠低於其他國家,導致全球稀土礦產出中國佔 65%,提煉後稀土中國占九成。歐洲為了降低依賴中國稀土,一直希望打造本土稀土產能,但與中國就是有 20%~40% 成本差距,某些稀土甚至價差達 60%~70%。

歐洲會繼續推動綠能產業,至 2030 年稀土需求如電動車與風力發電機的磁鐵等,將增加 50% 達每年 3 萬公噸,價值達 15 億歐元。儘管歐洲想努力自產,但成本望塵莫及,恐怕只有 5 千噸是歐洲生產。

這是因中國低價稀土會扼殺所有產能,中國以外稀土礦開採計畫到 2030 年開始產出有 50 處,但中國低價稀土競爭下,最終有經濟商業價值的可能只有三五處,每年產出預估 2 萬至 2.5 萬噸稀土,只有 6 千噸是磁鐵用稀土元素。

這就是雞生蛋蛋生雞問題,沒有本土產能就得仰賴中國稀土,不能封殺中國稀土進口,但仰賴中國稀土,本土產能就做不起來。

歐洲還有另一個稀土自產方法,就是「產品礦藏」,也就是從淘汰產品回收稀土,可能是歐洲提高稀土自產的主要辦法,不過問題是,得先有夠多有稀土成分的產品,才有那麼多淘汰產品可回收,所以要達到回收取得稀土,還得再等等。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