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晶片法推動遇四大問題!急需晶片法案 2.0 應對現實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9 日 14:17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觀察 , 晶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歐盟晶片法推動遇四大問題!急需晶片法案 2.0 應對現實

外媒 The Register 報導指出,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恐難實現 2030 年全球半導體市占率達 20% 的目標。

根據歐洲審計院(ECA)特別報告指出,歐洲晶片計畫是為了給歐洲半導體業注入活力,但審計結果揭示其中存在諸多缺陷。此外,歐盟執行委員會(EC)雖在推動上已有一定進展,但整體進度仍過於緩慢,且受資金分散、投入不足等問題困擾,無法支撐所需的龐大投資。

ECA 負責稽核成員 Annemie Turtelboom 直言,半導體對現代世界至關重要,到 2030 年一輛汽車可能就會包含超過 3,000 顆晶片,「這是個變化極快、地緣政治競爭激烈的領域,我們目前進展速度遠遠無法跟上實現目標所需的節奏。若要達到目標,我們必須在 2030 年前將產能提高約四倍,但以目前進度看,距離這個目標還差得遠」。

事實上,歐盟執委會預測到 2030 年,歐盟在全球半導體市占率可能僅達 11.7%,與 2022 年的 9.8% 相比增幅有限,若以原訂目標來看結果無疑是失敗的。

Turtelboom 認為,歐洲晶片法案推動過程中存在的四項問題。首先,該目標本身就過於雄心勃勃,而當歐盟定下如此高的目標卻最終大幅落空,觀感十分不佳;再來,歐盟的競爭對手並非自己,若要追趕中國、南韓、台灣和日本是不夠的,歐洲如果不想一直落在隊伍最後,《晶片法案》就必須正視這一點並加以調整。此外,與台積電、三星等大型半導體企業所投入的資金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第三個問題是,歐盟能動用的「財政實力」分散在不同單位之間,大部分資金來自於各個成員國,而非由歐盟執委會(EC)集中管控與分配,歐盟執委會還面臨數據問題,因為成員國並沒有義務通報他們所資助的《晶片法案》計畫進度,導致整體策略缺乏統一的監督機制。此外,資金主要來自個別成員國,意味大多數計畫最終集中落在少數幾個能投入最多資金的國家,例如德國。

最後是資金分配問題,由於《晶片法案》的大筆資金被劃撥給像英特爾等產業巨頭,一旦這些企業項目失敗,資金風險也更高。英特爾目前已暫停兩個原本已獲補貼核准的歐洲項目,分別是德國馬德堡(Magdeburg)晶圓廠及波蘭弗羅茨瓦夫(Wrocław)封測廠,這影響歐盟目標 2030 年前達成市占率 20% 的可能性。

ECA 建議歐盟執委會立即對這項策略進行現實檢視,採取必要的短期修正行動,同時導入系統性監測機制,及早辨識阻礙策略目標實現的因素。該機構也建議,應加速準備下一版的半導體戰略,並以這次審查結果及先前晶片政策的成敗經驗為基礎,訂立具體、具時程、且切合實際的目標。

(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