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暖化不僅造成乾旱與暴雨等極端氣候,還可能使病媒蚊滋生,加速致病微生物突變。最新研究指出,全球氣溫升高,麴黴菌屬(Aspergillus)的真菌類將悄悄擴散至歐洲、亞洲與美洲的高緯度地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微生物演化學家諾曼‧范‧雷恩(Norman van Rhijn)警告:「50 年內,許多感染人類的病原體會遍布地球。」
每年數百萬人死於真菌感染
黴菌不只長在廚房牆角或發霉吐司,研究估計與全球約 5% 死亡有關。每年約 380 萬人死於嚴重真菌感染,侵入性麴黴菌感染(invasive aspergillosis)是吸入真菌孢子引起的肺部疾病,嚴重時甚至侵犯腦部或其他器官。
通常真菌對健康者不是危害,但免疫力低下族群如氣喘、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患者,或化療中病患,麴黴菌就可能成為致命威脅。更糟的是,這些感染很難及時診斷,很容易誤診是普通肺炎或其他疾病,導致錯失治療時機。
極具威脅的真菌:煙麴黴菌
麴黴菌種類眾多,有些人類拿去釀製醬油、味噌與清酒等發酵物。但「煙麴黴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相當危險,世衛組織(WHO)曾列為「最具威脅真菌名單」的四大「關鍵病原體」之一。
煙麴黴菌最愛高溫濕潤環境,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醫學真菌學中心主任伊蓮‧比格內爾(Elaine Bignell)教授說:「這種黴菌高溫時生長極快,人體 37°C 非常適合生存繁殖。」新研究顯示,如果氣候持續暖化,煙麴黴菌生長範圍 2100 年前會擴大 77%,向北逼近北極圈,歐洲近千萬人面臨感染風險。
可能致癌的黃麴黴菌
另一種值得關注的真菌是黃麴黴菌(Aspergillus flavus),常出現於農作物,還會產生致癌物質「黃麴毒素」(aflatoxin),污染玉米、花生等經濟作物,導致肝癌或急性肝中毒。推估極端氣候加劇,到 2100 年黃麴黴菌將入侵中國北部、俄羅斯、北歐與阿拉斯加等高緯度地區。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感染疾病專家達流斯‧阿姆斯壯─詹姆斯(Darius Armstrong-James)指出,黃麴黴菌是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更讓人擔心的是,對殺黴劑抗藥性極高,難有藥物有效防治。
人類對真菌了解度仍是冰山一角
雖然生物學家對微生物有相當知識,但真菌研究卻相對落後。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報告指出,人類所知真菌只佔約 10%,換句話說,「真菌黑暗森林」潛藏的病原體,可能遠比人類所知高了許多。
抗黴新藥研發困境
雖然真菌威脅日益嚴重,但抗黴菌藥物研發卻陷入困境。主因是開發成本高、回收期長,對製藥公司「投報率太低」,缺乏足夠誘因,更使可用藥物有限,但抗藥性卻日益加劇。
這兩年 HBO 改編電玩影集《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大紅,虛構真菌造成全人類毀滅,雖然劇情誇張,但也提醒人們:真實世界的真菌威脅,可能已悄悄逼近。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複合型風險,人們若繼續忽視黴菌,可能就是下次全球公衛危機的開端。
(首圖為麴黴屬菌,來源: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