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輾過特斯拉、員工逼宮馬斯克,提出問題的人已解決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6 日 7:50 | 分類 人力資源 , 公司治理 , 汽車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坦克輾過特斯拉、員工逼宮馬斯克,提出問題的人已解決

5 月 7 日是個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日子:二戰歐戰勝利紀念日 80 週年。這天也有極具象徵意味的抗議活動在英國倫敦上演:98 歲高齡的肯·透納(Ken Turner)開著二戰的 M4 雪曼戰車輾過特斯拉 Model 3。

透納是英國皇家工程兵,直指特斯拉 CEO 馬斯克,譴責他用個人影響力支持歐洲極右翼政治勢力。當然透納背後也有人:英國知名政治活動團隊「Led By Donkeys」,數次矛頭對準馬斯克和其商業帝國,投影馬斯克模仿納粹禮到特斯拉柏林工廠牆上、用數十輛特斯拉擺出「不要買特斯拉」大字,都是他們幹的。

持續性施壓,慢慢侵蝕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遭輾 Model 3 據稱是由不滿馬斯克的車主提供,車身更貼滿「FASCISM」(法西斯主義)貼紙,政治批判意味呼之欲出。但事件輿論走向是 Led By Donkeys 始料未及。

舊時代鋼鐵巨獸與現代電動車硬碰硬,結果自然毫無懸念。

坦克重壓,Model 3 車窗瞬間粉碎,車頂嚴重塌陷。但令人吃驚的是,車門竟還能開。Teslarati 等媒體更強調「電池未爆燃」,視為特斯拉高安全性的又一例證,但 Financial Express 後來指出,出於安全考量,電池早就拿掉了。

不過這事的公關價值沒受太大影響。儘管抗議初衷是為嚴厲譴責特斯拉和馬斯克,卻讓民眾更注意到特斯拉安全性,透納知道的話大概不會太高興。

萬言書直捅病灶,員工上書「請斬」馬斯克

如果說「坦克事件」是突發性危機,特斯拉內部暗流,就更像核心肌群醞釀的深層震盪。公司風暴同樣發生在上週,自稱代表特斯拉「現任及前任員工」祭出措辭嚴厲的公開信,痛批公司靈魂人物馬斯克。他們核心訴求簡單直接:馬斯克辭去 CEO。

這封信在「特斯拉員工反對伊隆」(Tesla Employees Against Elon)網站公開,建立者是特斯拉員工,名叫馬修·拉布羅特(Matthew LaBrot,下圖),但他現在應稱做「特斯拉前員工」。是的,他已被光速開除。

(Source:Matthew LaBrot

公開信並非簡單抱怨,更像特斯拉困境的深度診斷書,以及對馬斯克領導風格的「不信任投票」。信一針見血指出,特斯拉面臨「大規模需求問題」,員工認為根源並非其他,而就是馬斯克本人。員工不接受公司將銷量下滑歸咎於新版 Model Y,或馬斯克聲稱「重新聚焦」特斯拉業務(暗示之前關注不夠)等官方理由。

公開信說特斯拉積累數千輛新 Model Y,參考業界對德州超級工廠 Model Y 產線約 5 千輛週產能估算,光庫存就接近或超過週產量,嚴重性不言而喻。

外媒 Electrek 11 日報導,因「明顯需求問題」,特斯拉告知德州超級工廠負責 Cybertruck 和 Model Y 產線工人放假一週。Business Insider 和路透社也確認消息為真,部分工人確實被通知 5 月最後一週(即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那週)休假,去年同期工廠正常運轉,並未安排休假,使今年停產更顯異常。

還有工人透露,2 月後實際上班時數就不太穩定,多次提前下班,如果試圖加班,反而會被處分。這些生產線資訊,讓公開信 Model Y 庫存高說法更具可信度,畢竟若非訂單不足,生產線何需頻繁降速乃至停擺?

公開信還用近乎攤牌的語氣說:

馬斯克個人(形象)遭受的損害如今不可挽回,身為特斯拉形象代言人,這種損害更成為全公司的負擔。

問題不在我們(員工),不在產品,不在工程、服務或交車團隊。問題在市場需求,以及馬斯克本人。

員工認為,馬斯克 4 月財報電話會議宣佈「重新關注」特斯拉,減少狗狗幣投資時間就是例子:

馬斯克最近聲稱「重新關注」特斯拉,不僅毫無邏輯,且極具侮辱性。這暗示半年來公司困境源於他精力分散,而非不當行為。這等於把責任推給維持公司運作的人。

特斯拉品牌危機與馬斯克個人行為已深度綁定,員工看來,公司已至關鍵的「十字路口」:

繼續讓馬斯克擔任 CEO,面對(因客戶放棄品牌導致)銷量下滑,或是沒有他繼續前進,讓產品和使命自己說話。

字裡行間都充滿憂慮現狀和果決未來。

公開信最後呼籲:「特斯拉已準備好向前邁進。我們也準備好沒有馬斯克任 CEO 地前進。」為了佐證,員工還引用數據,美國市場 2025 年第一季電動車銷量同期相比增長 10%,特斯拉銷量卻下降 9%,加劇公司方向在哪的焦慮。

員工焦慮並非空穴來風,特斯拉近期銷售數字確實是冰冷的現實。

2024 年特斯拉全球交車量約 178.9 萬輛,較 2023 年約 181 萬輛為近年首次輕微下滑。進入 2025 年第一季,下滑不僅沒有停止,反而速度更快,特斯拉全球僅交車約 33.67 萬輛,不僅低於市場分析師平均約 37.76 萬輛預估,更創 2022 年以來最低季銷量紀錄。若與歷史數據對比,嚴峻性更明顯:2024 年第一季 38.68 萬輛,與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13%;與 2024 年第四季 49.56 萬輛相比,跌幅更高達 32%。

特斯拉銷售數據「跳水」同時,全球電動車市場表現卻保持增長。2025 年第一季,美國電動車銷量增長 11.4%,特斯拉美國本土銷量卻逆勢下跌 9%。放眼全球,電動車總銷量與同期相比增長 29%,純電動車增幅更達 35%。

這讓特斯拉負增長更為刺眼。

吹哨人下場慘淡,連好消息都是烏龍

馬修·拉布羅特無疑站在浪尖。這位 35 歲特斯拉管理層員工,主要負責培訓銷售團隊,2019 年加入公司,在特斯拉工作六年。他對馬斯克的失望始於收購社群平台 X(原 Twitter)及高調表態政治立場,如支持川普,以及模仿「納粹禮」的爭議性事件。

拉布羅特認為,這些行為嚴重損害特斯拉品牌形象和銷量,公司管理層對保護員工度過外界抗議和內在破壞方面卻力不從心。為了表達不滿並推動改革,拉布羅特積極行動:

他創建「特斯拉員工反對伊隆」網站,為公開信、集結內部聲音的平台,也將自己 Cybertruck 噴塗反馬斯克之語,並持「我支持特斯拉,不是伊隆」(Pro Tesla, Not Elon)等標語參加「Tesla Takedown」抗議,將公司爭執翻上檯面。

當然拉布羅特馬上就面臨和許多挑戰高層的案例一樣,參加抗議後不久,拉布羅特被解僱。公司理由是「利用公司資源設立與公司觀點不一致的網站」,但拉布羅特否認,堅稱被解僱就是他發起公開信及批評老闆。拉布羅特還試圖用 X 曝光,但他帳號也遭封號。

特斯拉還未回覆,長時間沉默加劇外界猜測。另有報導,特斯拉壓制異音並非首次,之前經理 Jared Ottmann 1 月因批評馬斯克 X 不當言論被開除。這些事件都讓外界對特斯拉企業文化和管理疑慮加深。最近唯一的好消息,也證實是謠言。

上週大量媒體報導「廉價版 Model Y」諜照,因車頂被擋住,大家紛紛猜測特斯拉為了降低成本,把天窗拿掉了。但那並非諜照,而是美國純電車廠法拉第未來的車。跳出來澄清的就是苦主法拉第未來官方社群帳號。

有個才子更留言:

我期待它 2086 年發表!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The White House CC BY 2.0)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