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紙今日召開法說會,總經理陳瑞和表示,第一季適逢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短,台灣三廠與中國鼎豐廠都進行大規模歲修,衝擊第一季獲利表現,而關稅戰對造紙業有利有弊,目前看最壞影響已過,隨著紙漿價格這個月持平,期望是釋放向上訊號,力拚第二季轉虧為盈。
華紙第一季營收 48.3 億元,季減 5.57%,年減 8.57%;毛利率 3.17%,季減 1.47 個百分點,年減 7.02 個百分點;營益率 -9.5%,較去年第四季營業虧損擴大,較去年同期轉負;稅後虧損 3.43 億元,虧損較去年第四季擴大,較去年同期轉虧,每股虧損 0.31 元。
陳瑞和表示,華紙第一季虧損,主要是適逢農曆春節,工作天數較短,台灣三廠與中國鼎豐廠進行 45 天大規模歲修,還有庫藏股轉讓員工認薪資費用,以及終端市場買氣保守,全都影響第一季獲利表現。
針對關稅戰影響,陳瑞和指出,國際局勢動盪難料,全球經濟現正處於極度變動狀態,貿易市場失衡,消費力道持續疲弱,訂單確實受到關稅政策間接影響,目前僅能「審慎保守」以對,但最壞影響已過,歐洲看起來還不錯,目前美中貿易休戰,期望市場朝正常化發展。
陳瑞和說明,匯率對華紙是短期影響,但長期都一樣,因為採購和銷售的美元差不多,所以對關稅議題不予置評,整體關稅戰對造紙業影響有利有弊,像是華紙外銷全世界逾 40 國,各國影響程度不一,這是個複雜的狀況,預計關稅大致底定之後,華紙將會視情況做市場調整。
紙漿價格方面,陳瑞和指出,短纖漿價從去年 10 月每噸 540 美元,一路漲到今年 3 月每噸 610 美元,累計六個月漲幅 70 美元,結果受到關稅戰影響,今年 3 月持平,4 月中國漿價帶頭轉跌,5 月至今回落到每噸 560、570 美元之間,隨著紙漿價格這個月持平,期望是釋放向上訊號。
展望第二季營運,陳瑞和指出,華紙力拚轉虧為盈,包括 4 月開始旗下所有特殊紙、文化用纸及紙板,產品售價調漲 5%,兩岸三座廠完成歲修投入營運,至於台東廠預計第二季歲修,還有第一條木材纖維抽絲紡紗獨特試驗產線,已送樣給客戶爭取訂單,計畫明年量產。
陳瑞和分享,華紙仍將維持既有計畫,持續購置與汰換具節能效益的環保設備,加速綠色低碳製程,重大資本支出包含台灣花蓮廠高效回收生質能發電設施與中國鼎豐漿廠衛生紙機設置,均已按計畫時程執行。
陳瑞和強調,花蓮發電設施完工,預計發電量是目前的 2~3 倍,預計 2028 年達成全綠電,而中國鼎豐漿廠衛生紙機除既有兩條產線外,再新增兩條產線,預計今年 5 月將完工,屆時四條產線產量倍增至每月 7,000 萬噸,更將繼續行銷綠色纖維材料產品,朝低碳方向前進。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