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今(20 日)在主題演講中指出,首顆 2 奈米晶片預期 9 月完成設計定案(Tape out)。在被問到是否跟進 2 奈米時,高通行動、運算與 XR 部門總經理 Alex Katouzian 表示,高通確實正朝向 2 奈米技術邁進,將會在手機、個人電腦及其他裝置中看到 2 奈米產品出現,而他也強調 2 奈米必須「謹慎運用」。
Katouzian 指出,更先進的製程節點所帶來的成本越來越高,因此會在最能發揮效益、最能展現每瓦特效能優勢的地方,盡可能使用 2 奈米技術,而高通最先進的解決方案一定會採用這項技術。
談到與 NVIDIA 合作,Katouzian 表示,NVLink Fusion 技術是將 CPU、GPU、ASIC、NPU 等元件混合搭配,讓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資料中心需求進行配置,而高通的角色是提供高效能與極致能效的 CPU,如 Oryon CPU,目前已應用在 PC、手機和汽車領域,接下來也擴展到資料中心。目前高通有顆名為 AI100 的晶片在市場,其後續版本將用於資料中心進行 AI 推論。
Katouzian 指出,如果如果高通 CPU 兼顧高效能與高效率,那資料中心就能受益,因為採用這項解決方案的客戶,其總體擁有成本(TCO)會降低。高通也期望透過做為合作夥伴,能在資料中心領域中不論是 CPU 還是 AI 接口,都能實現成長。

談到代理型 AI,Katouzian 透露高通其實在 AI 的研發和產品化方面已投入約 16、17 年的時間,很早以前就開始在手機中嵌入 AI 功能,而現在代理型 AI 的出現,在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結合後,會加強使用者的體驗。他認為,除了手機、手錶、耳機外,「眼睛」將是不可或缺的裝置,並成為手機的延伸或輔助工具。當 AI 助理在每個裝置中,能理解並將運算、通訊任務轉交由另個裝置處理,能不斷在不同裝置之間攜帶「記憶」。
Katouzian 透露,當這些裝置被使用得越多,效果就會越好,因此在 AI 時代,代理型 AI 能提升使用者體驗,使體驗無縫地在裝置間流轉,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友善且更出色的使用者體驗。目前高通正與 OEM 廠商、作業系統夥伴及應用程式開發商合作,共同探索如何讓代理型 AI 能夠在多裝置環境中自由移動,並攜帶使用者的記憶跨裝置運作。
另一位高通資深副總裁暨運算與遊戲部門總經理 Kedar Kondap 認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是「AI 是新的使用者介面(UI)」。所有具代理性(agentic)的應用程式都將在裝置上執行,而消費者與 PC 之間將產生一種情感連結。PC 會理解使用者,當用戶使用越多,就越聰明,越讓它幫你處理任務、越讓它了解你,生活就會變得越輕鬆,它能幫你免去許多原本必須自己完成的繁瑣工作,市場正在朝著消費者主導 PC 使用的方向前進。
(首圖來源: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