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 AI 驅動與萬物聯網的時代持續接近,對高速、高頻寬、低延遲、多裝置應用需求爆發下,Wi-Fi 7 將成為邊緣運算普及的關鍵推手。Wi-Fi 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你能想像 Wi-Fi 和 AI 結合後將如何發展?Wi-Fi 如何透過 AI「自行思考」?
高通在先進無線技術深耕多年,並積極推動「AI 回到邊緣裝置」,以提供用戶更個人化體驗。高通副總裁暨無線基礎設施與網路業務總經理 Ganesh Swaminathan 接受《科技新報》專訪時指出,目前包括智慧家居等邊緣裝置雖然提供功能,但卻缺乏情境感知能力,「這是 AI 的下一個階段,也是生成式 AI 的核心」。而他也將分享 AI 如何與 Wi-Fi 結合,提供真正的個人化體驗。
為什麼我們需要 WiFi7?
許多人以為 Wi-Fi 升級只是網速快一點,但 Wi-Fi 7 實際帶來的是技術飛躍。Ganesh 指出,雖然 Wi-Fi 6 已足以應付日常使用,但面對沉浸式體驗、多裝置同步連線需求,對網路的效能與穩定性要求也越高,使升級至 Wi-Fi 7 變得不可或缺。
一般消費者都希望擁有沈浸式體驗,更多裝置同步連上網路,須兼顧吞吐量(Throughput)和延遲(Latency)最佳化,最重要的是能「順利運作」。Ganesh 笑說,「每當用戶網路使用卡頓時,不會認為是 Wi-Fi(乘載量過大)的問題,而是電信營運商的網路問題」。
Wi-Fi 7 提供更大頻寬、更低延遲性與更乾淨的 6GHz 頻譜,可同時支援更多裝置,如筆電、電視、手機等串流設備,即使在高需求情境下仍維持穩定連線。此外,Wi-Fi 7 還導入 MLO(多重頻段連接模式,Multi-link Operation)、動態頻段切割(dynamic puncturing)等技術,提升可靠度與效率,遇到品質不好的頻道可以直接繞過,也不會有干擾。用戶可使用完整的寬頻道,這能使得 Wi-Fi 7 提供服務的同時,服務其他用戶,進行最真實的沉浸式影片體驗,而這是過去幾代中相當困難的技術。
Wi-Fi 不該限制你的體驗,高通開發「服務定義 Wi-Fi」技術
除了升級 Wi-Fi 7,高通也已經開發出「服務定義 Wi-Fi」(Service Defined Wi-Fi)的技術,針對全系列 Wi-Fi 7 網路平台進行支援,Ganesh 認為「Wi-Fi 不該限制你的體驗,應該由服務來告訴 Wi-Fi 要怎麼工作」。
高通目前已針對 Wi-Fi 7 推出多款產品,包括領先業界發表首個商用解決方案 FastConnect 7800,再來是首款 AI 最佳化 FastConnect 7900 晶片、將高階 Wi-Fi 7 技術帶入更多主流手機 FastConnect 7700,以及最新升級版的 FastConnect C7700,將 Wi-Fi 7 技術從手機擴展到消費性電子與運算裝置。

FastConnect C7700 承襲 FastConnect 7700 的核心優勢,具備高吞吐量與支援 320 MHz 頻寬的能力,但新增多樣化介面如 SDIO、USB、PCIe,並在晶片內建功率放大器(PA)與低雜訊放大器(LNA),提供優異效能也有效壓低成本。Ganesh 也透露,目前高通 FastConnect 系列產品已有超過 450 款設計問世,未來計畫推出更多。

Wi-Fi 與 AI 的整合下一階段,怎麼走?
目前高通致力於 AI 帶到「邊緣」,如手機、電腦,甚至是汽車,目標是將 AI 能力部署在實際應用發生的地方。在家中,將 AI 帶到「家庭的邊緣」,即透過家用閘道器(Home Gateway)進行邊緣運算;在辦公室,則是企業級無線基地台(Enterprise Access Point)。透過邊緣 AI 裝置,可提供隱私保護、個人化體驗、更快速的反應時間及管理網路中設備能力,也因此,目前業界開始想從「雲端」走向「邊緣」,但這不意味著雲端會因此消失。
談到 AI 如何幫助 Wi-Fi 7 的技術,Ganesh 將 AI 應用將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種是「網路 AI」(Network AI),在於幫助使用者連線體驗變得更好。舉例來說,當 Wi-Fi 出現問題,AI 能否在問題發生前預先通知控制中心和相關業者。Ganesh 透露,「讓 Wi-Fi 擁有『自覺性』是 AI 管理的一種方式,這也使得 Wi-Fi 反而更像乙太網路,更具有決定性。
第二種是「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透過大語言模型,幫助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更好的連線體驗。「這是 AI 的下一個階段,也是生成式 AI 的核心!」Ganesh 表示,目前很多智慧家居設備都各司其職,大部分也都連到雲端,雖然能提供特定體驗,但仍缺乏「裝置間的合作與情境感知能力」。
他舉例,當你回家時,門鈴可透過鏡頭與聲音辨識確認身分並自動解鎖,但當各種感測器整合後,能判斷你是屋主,從而觸發個性化行動。同樣地,若你外出度假,可遠端授權鄰居餵狗,不需鑰匙,透過門鈴辨識、授權身分後即可開啟特定區域,任務完成後再自動回報給你。這些裝置能「自行判斷」,透過閘道器、攝影機、麥克風等各種感測器的數據整合,從而實現個性化體驗。
他預期,隨著手機擁有語音助理等個人化體驗,智慧家居也將具備個人助理體驗,結合亞馬遜或 Google 裝置、手機、iPad、IoT 裝置與門鈴等,實現無縫且個人化的智慧網路服務。但這些體驗必須兼顧隱私,避免資料頻繁上傳雲端,讓用戶感受自己的網路為自身量身打造,這正是 AI 的價值所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讓 AI 回到邊緣,讓閘道器不只是網路通道,更是本地智慧的中心,提升效率、個人化、即時性與用戶體驗」。
不過實現這種體驗還需要時間,當中需要大型語言模型(LLM)、小型語言模型(SLM)的加入,但這個領域正在快速發展中。Ganesh 直言,「這是 AI 的下一個層次,所以 Wi-Fi AI、Modem AI 非常簡單而重要,生成式AI 將帶來真正強大的體驗,但它需要迭代和一步步實現」。而在整個過程中,平台仍是核心之一,這也是為何高通 Snapdragon、DragonWing 平台如此重要的原因。
中階市場逐步跟進,高通看好 Wi-Fi 7 年底更普及
隨著 Wi-Fi 7 技術日漸成熟,Ganesh 表示今年將看到 Wi-Fi 7 的採用率明顯加速,高階市場幾乎已全面導入,中階產品線也正逐步跟進,預期年底 Wi-Fi 7 將更為普及,明年更將成為市場主流,帶動出貨量顯著提升。
談到高通優勢,Ganesh 強調兩大點,分別是長期的技術投資及打造優質的用戶體驗。無論數據機、藍牙、UWB、還是從 Wi-Fi 5 到最新的 Wi-Fi 7 技術,高通始終走在前端,並擅長將 AI 等多項技術整合進平台中,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能力。「在每項技術裡,我們都有些『絕不妥協』的核心功能,這些全都會整合進我們的平台中。」而這種不妥協心態與堅持,包括了對效能、介面整合、軟硬體到生態系的完整性等各個層面。

高通目前與 Meta 合作展示高速 Wi-Fi 如何支援 AR/VR 體驗,也與意法半導體共同開發具備邊緣 AI 的下一代物聯網產品。Ganesh 透露,高通已推出 FastConnect、Dragon Wing 平台等多種解決方案,憑著公司在 5G、Wi-Fi、行動寬頻及光纖寬頻等無線通訊領域居於領導地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裝置推出。目前高通在 WiFi 7 產品設計已超過 1000 件,預期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數字會翻倍成長。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