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計今年底開賣的 Nissan 新版 Leaf 電動車,還沒開始量產,卻已經傳出要減產消息,究竟是誰預判了誰的預判?
Nissan 的財務危機還沒解除,全新大改款的 Leaf 電動車則被視為力挽狂瀾的救星,想不到卻創下還未量產就先減產的奇特紀錄。
早在 5 月時,Nissan 就宣布了全球裁員 15% 目標,做為重建的關鍵一步,預計會關閉 7 座工廠,原以為新版 Leaf 生產線不會受到波及,不料就在上星期,傳出 Nissan 在英國 Sunderland 廠,也是新版 Leaf 生產基地之一,和員工討論提前自願退休事宜。
外媒報導則傳出,同樣是 Leaf 生產線的日本栃木廠,也傳出停止招募約聘人員,並減少量產目標的消息,除了縮減成本考量,外傳中國限制了稀土出口量,也造成 Nissan 無法取得足夠的生產零件,讓他們必須提前減產。

▲ Nissan 栃木廠具備最先進的智慧生產線。(Source:Nissan)
新版 Leaf 在續航、造型和充電表現都大幅躍進,成為足以與主流電動車競爭的產品,是 Nissan 重返榮耀的關鍵,有機會解決他們在歐洲、美洲市場低迷的銷售困境,然而這個未來成長動能,卻提前減產,對 Nissan 復興計畫帶來沉重打擊。
不僅如此,由於川普提出的《大而美法案》,取消了電動車補助,Nissan 也將電動休旅車 Ariya 在美國生產的計畫,延後到 2028 年 11 月。
減產或延後生產,在其他車廠、其他時間點也許不是太嚴重的問題,但對現在的 Nissan 來說,幾乎是一個惡性循環的起點。當特斯拉崛起時,Nissan 的產品價格帶基本上不受波及,但等到比亞迪逐步下殺價格之後,Nissan 才發現自己無論是中高階或入門級距車款,在性能、價格、智慧三方面全部遭到無情碾壓。
也因為 Nissan 電動車轉型啓動慢,要搶關鍵原料和零組件搶不贏對手,成本也壓不下來,Nissan 只能繼續靠成熟的燃油車銷售維持獲利,賣電動車反而會虧錢,然而燃油車又贏不過別人的電動車,銷量越來越少,獲利縮水,就更沒有辦法生產新電動車。
上帝關了門,也開了窗,停在原地祈禱門會再次打開,恐怕不是最聰明的辦法。資本雄厚的 Toyota 已經認錯,全力發展純電車和固態電池,也積極整合供應鏈,確保零組件來源無虞,且成本可控;鈴木汽車迴避了主戰場,轉而開發微型電動車市場,勉強把半個身體擠出窗外;本田找來 Sony 助陣,設法把自己拉出窗外。
Nissan 原本想抱著本田的大腿一起走,卻又不肯減重而被拋開,如今只能想辦法自己瘦身,但活命的窗口似乎也隨著時間越來越小了。
- Nissan to delay EV production in US by a year as subsidies dry up
- Nissan is already cutting production of the new LEAF EV and it hasn’t even launched yet
(首圖來源:Nis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