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許多發達國家擔心人口老化,將來勞動力不足,AI 等高科技應用也跟不上,國家經濟產出沒人扛,但即使沒有生育率問題的國家,也可能面臨勞動力無法利用的情況,就是印尼。印尼擁有龐大年輕勞動力,但青年失業率遠甚於鄰國泰國和越南。專家分析年輕人失業率高的原因是教育不匹配,導致國家無法利用他們,成為經濟發展的阻力。
印尼擁有超過 2.8 億人口,是東南亞人口最多、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東南亞地區 GDP 總量最大的經濟體。印尼擁有世界第四大勞動力大國,但長期以來一直面臨青年失業的困擾,4,400 多萬 15~24 歲年輕人中,約有 16% 處於失業狀態,比例是鄰國泰國和越南青年失業率的兩倍多。
經濟學家分析,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低薪無法吸引有能力的工人,年輕人不原意接受低於預期的薪水,導致許多人選擇退出勞動力市場。好工作也並不普遍,所以更多人轉向生產力和保障較低的非正規產業。
即使印尼這幾年年輕人失業率下降,也並不一定反映勞動力市場改善。2024 年調查,約有 56% 的勞動力受僱於非正規部門,導致數百萬人處於脆弱的境地,得不到社會安全保障。
教育與企業需求不匹配
年輕人求職人數與就業機會的不匹配現象尤其嚴重,問題在於教育。印尼超過三分之一 15 歲以上,只受過小學或更低教育,低等教育勞動力又缺乏職業培訓,很難進入正規產業。雖然高等教育水準也迅速提高,但許多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從事低薪工作,寧可等待合適的工作,結果就是失業。
專家指出,許多人即使手握文憑,也缺乏企業所需的技能,結果是合格人力嚴重短缺,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專家分析,與越南或馬來西亞等鄰國相比,印尼缺乏有效的職業訓練和學徒計畫,如馬來西亞就有更多產學研合作計畫和畢業生就業計畫。
失業和失學的年輕人比例,是衡量人力資源浪費的一個很好的指標,印尼是東南亞最高的國家之一,超過五分之一。
砸錢做基礎建設犧牲教育
印尼前任總統 Joko Widodo 在任十年間,確實嘗試過振興職業學校,但進展緩慢,他乾脆把錢花在看得見的地方,斥資 8,000 億美元擴建公路、機場和鐵路,為整個群島國家留下顯著的遺產,長期下來,當東南亞製造業機會來臨時,印尼的教育空心,導致競爭力輸給擁有更優秀勞動力的鄰國,包括越南。
新加坡智庫 ISEAS 調查顯示,印尼年輕人對經濟和政府的態度比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越南的年輕人悲觀得多。只有約 58% 的印尼年輕人對政府的經濟計畫持樂觀態度,而六個國家的平均比例為 75%。
許多印尼大學畢業生沮喪的表示,父母花了一輩子的積蓄讓他念大學,他也不想讓父母失望,但找不到工作,讓他質疑上大學到底值不值得。教育才是一國競爭力的關鍵,徒有龐大的勞動人口卻苦於無用武之地,人口紅利反而會成為一個國家的絆腳石。
- Indonesia has 44 million youths. It’s struggling to get them jobs
- Unemployable youth put Indonesia’s manufacturing dream at risk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