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外媒 CNBC 報導,民主黨參議員彼得‧威爾奇(Peter Welch)提出一項法案,目標是讓數百萬美國小型企業免受川普總統對加拿大商品加徵的關稅影響。
據悉,該法案名為「創造美加必要關稅調整法案」(Creating Access to Necessary American-Canadian Duty Adjustments Act),簡稱「CANADA 法案」,篇幅為兩頁,將針對川普在 2 月 1 日首次宣布的關稅政策,即所有加拿大進口商品課徵 25% 的整體關稅,以及對加拿大能源進口加徵 10% 的關稅。
若該法案通過,將使上述關稅「不適用於由小企業進口或供其使用的商品」。目前白宮尚未對此回應。
緬因州參議員柯林斯在支持新法案的聲明中表示,加拿大是緬因州最親近的貿易夥伴,而加徵關稅,將威脅就業機會、推高成本,並傷害那些長期依賴跨境合作與交流的小企業。
威爾奇認為,包括川普威脅祭出的 35% 關稅在內,所有針對加拿大的關稅都應該被檢視。川普的關稅影響不僅是提高美國消費者的購買成本這麼簡單。
川普表示,之所以在 2 月 1 日宣布加徵關稅,是因為加拿大未能有效阻止毒品與犯罪自美國北部邊境流入,但隨後暫緩執行該關稅 30 天,當時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曾承諾將採取行動來回應川普的關切。
到了 3 月 2 日,川普再度簽署行政命令,進一步修改對加拿大的關稅措施,延後終止「最低價值貿易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的生效時間,而該豁免條款允許低價值商品免關稅進入美國。
儘管如此,對加拿大商品徵收的關稅及對墨西哥商品加徵的 25% 關稅與對中國商品實施的 20% 總體進口稅,仍於 3 月 4 日生效,並引發加拿大方面的報復行動。隔日,川普對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規範的美國主要汽車製造商,給予為期一個月的關稅暫緩期。
再隔一天,川普針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符合 USMCA 的進口商品宣布暫時豁免關稅。白宮當時表示,這項豁免涵蓋了約 38% 自加拿大進口至美國的商品。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