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直擊慕尼黑車展,中國強力入侵,賓士合縱連橫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11 日 13:56 | 分類 交通運輸 , 汽車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第一手直擊慕尼黑車展,中國強力入侵,賓士合縱連橫

歐洲最大車展在德國慕尼黑正式起跑,科技新報直擊現場,從主場館到城市展區,無處不見中國勢力大舉入侵,歐洲車廠則在競爭合作之間努力反擊。

十年前,如果有人告訴你中國車會在歐洲賣贏歐洲車,歐洲人可能會氣到跟你大吵一架,然而這個魔幻的現實已經發生。在慕尼黑車展主場館內,比亞迪的攤位規模和 BMW 相同,在城市內的戶外展場,小鵬、零跑、比亞迪的攤位,和福斯、雷諾互別苗頭,參觀人氣也不遑多讓。

在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明確可以感受到一種氛圍轉變,已經沒有人特別強調電動車,因為這早成為必備元素,新的戰場延伸到了「更好的電動車」,如何讓電車跑得更遠,讓電池更安全,馬達更有效率,車室更有空間。發現了嗎?這些都是中國車廠在過去 3 年突飛猛進的領域,更讓歐洲消費者心動的,是中國電動車大膽創新的各種科技。

  • 橫幅占滿整個駕駛艙的巨型螢幕?Check。
  • 市區可用的 L2 自動駕駛?Check。
  • 唱K、打牌、各種娛樂 App 應用?Check
  • 買車附帶一台飛機?Check。

▲ 廣汽在慕尼黑車展也展示了飛行載具。

雖然汽車品牌形象是影響購車的關鍵,但再怎麼優秀的品牌,消費者黏著度也很難超過 50%,用最保守的角度來說,這些準備跳槽的舊車主,幾乎都開始把中國車列入參考選項。我們說的不僅是平價車,而是包含大型房車、豪華休旅、高階 MPV 等中高價位產品,中國電動車的攻擊目標,已經從福斯、雷諾、Skoda 等,擴大到賓士、BMW 與奧迪這些高階品牌。

從 2024 到 2025 年,以歐盟對中國車祭出關稅保護為起點,延伸到川普的對等關稅,全球汽車市場「保護主義」抬頭,甚至連墨西哥都宣佈,要對亞洲生產車輛課徵 50% 關稅,這其實是歐洲車廠最不樂見的發展。

「過去數十年來,我們的汽車出口生意相當成功,這些貿易壁壘對我們造成的傷害當然也更嚴重。」歐洲汽車協會主席、賓士集團總裁康林松(Ola Kallenius)表示,合作與開放,是對歐洲車廠來說更有利的道路。

以賓士自己為例,他們在最新發表的 GLC 和 CLA 這兩款相對「入門」級車款,導入了「門到門」的 HyperScreen;新的作業系統 MB.OS 大幅提升娛樂、互動性和軟體擴充性;賓士最先進的 Level 2 ++,也就是市區用輔助駕駛,也將在今年於中國首發上路。雖然賓士肯定不想承認,但這些科技配備升級,一方面是要搶攻較年輕客群,一方面也是在回應中國車的科技挑戰。

賓士正在打一場「合縱連橫」的國際大賽,其中一個關鍵在於軟體。在目前保護主義當道的氛圍下,賓士與中國公司 Momenta 合作開發自動駕駛,顯然會成為爭議焦點,但賓士早有準備。「在 MB.OS 作業系統的架構下,我們現在有超高的靈活度,如果某些市場有偏好的自動駕駛軟體供應商,我們可以直接替換。」賓士軟體長 Magnus Östberg 舉例,如果中國客戶喜歡百度的方案,美國客戶喜歡 Google,韓國客戶喜歡 Naver,對賓士來說都不是問題,因為新架構下,自動駕駛軟體不像之前被綁死,而是可以快速抽換。甚至連車上語音助理也可以,想換 ChatGPT、Gemini 或是百度、DeepSeek 都是可以達成的。

▲ 賓士總裁康林松與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慕尼黑車展會面。

硬體方面,賓士自己在研發高性能電池,也和歐洲電池供應商合作開發新技術,但同時,他們依然是寧德時代在全球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再一次,賓士又打出「靈活度」的王牌,如果某些市場禁止中國電池,他們就換成歐洲電池,反之亦然。

這樣的新模式,不會只有賓士採用,各大歐洲車廠都在與中國合作,吸取他們在電動車和科技領域的優勢,同時培養、推動歐洲供應鏈轉型,盡可能多元、分散、靈活。因為當前的世界局勢變化太快,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真正的朋友,唯一不變的是越來越難滿足的客戶。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攝)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