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大學生失業情況異常,人人都將矛頭指向 AI,但一份報告直指大家都誤會 AI 了,一個原因是,歐洲大學生失業率沒有特別高,第二個原因是,美國早在 2015 年大學畢業生就開始找不到工作,由此可見,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有大學學歷的人太多。
市場研究機構 Yardeni Research 表示,美國 22~27 歲的畢業生,歷來失業率低於整體勞工,但這種情況在 2015 年左右開始改變,遠早於 2022 年底 OpenAI 聊天機器人問世,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成式 AI 熱潮。
大學學歷供給過多
2014 年 12 月,應屆畢業生失業率略高於整體失業率,疫情期間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開始持續超過整體失業率,2022 年初,兩條趨勢線之間的差距開始擴大。相較之下,各年齡層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至少在 35 年內一直遠低於整體失業率。
Yardeni Research 經濟學家分析,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中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普遍增加,因此新進入者,必須與更有經驗的大學畢業生競爭工作。1993 年至 2023 年間,美國大學畢業生數量大增 74.9%,只有高中文憑的人數則增加 14%。
擁有電腦工程、電腦科學、物理學、資訊系統和管理學位的畢業生的失業率高於整體工人,代表這幾年太多人選擇進入電腦相關領域,但企業職缺跟不上人力供給速度。
他說,AI 或許對入門職位有影響,但關稅的影響更大,因為通貨膨脹,以及關稅增加的經濟不確定性,使企業難以提前規劃和增加員工人數。
問題出在高等教育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也認為,歐元區年輕工人的失業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英國的年輕工人失業率穩步下降,日本的年輕工人勞動參與率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若要說 AI 影響,不可能只限於美國。
美國的高等教育就讀率在七成以上,大學幾乎被視為標配,相對歐洲,英國約六成,德國、奧地利、瑞士,上大學的比率只有三成多,很多高中生畢業不進大學,而是走職業技術路線。
學位無用說認同度也提高,許多人認為,大學課程過於理論化,內容過時,學生無法學習任何實用或技術知識,加上企業因為節省成本,利潤至上,也不想培育新人,導致年輕人受過教育卻無法就業。
2025 年 7 月調查顯示,22~27 歲的年輕男性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與沒有學位的同齡人幾乎相同,證明學歷不再是就業保障。美國年輕人也開始拒絕大學,2011 年至 2022 年間,美國大學生人數減少 120 萬,其中近 100 萬是男學生。自 2020 年以來,兩年制公共職業課程的入學人數大增 20% 以上,增加 85 萬多名學生。
一技之長勝過一只學位證書
職業培訓課程,為學生提供管道、木工、汽車維修和電工方面的培訓,不只比四年制學位便宜,而且往往能帶來高薪穩定的職業。美國勞工部 2024 年數據顯示,某些領域技術工人的薪資中位數,現已與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職位相當,甚至超過大學生的薪資水平。
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轉變可以看作是代際修正,而非危機。事實上,年輕人其實也不再想成天被困在電腦前,愈來愈多大學畢業生,寧可去做勞力工作,自己排班,也不願意朝九晚五,成天坐在辦公室當小職員,或許 AI 取代入門白領,在這方面而言,是真正解放了人類。
- Gen Z job crisis: Maybe there are just too many college graduates now
- degrees-losing-shine-why-are-american-gen-z-men-saying-bye-to-college-dreams-for-calloused-hands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