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發表年度旗艦手機處理器天璣 9500 的 IC 設計龍頭聯發科,不料,股價還來不及進行慶祝行情,就被外資以四大理由看淡未來發展。不僅目標價由原本的每股新台幣 1,640 元,調降至 1,417 元。投資評等還由「買進」轉為「中立」。
外資匯豐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包含四大理由,就是台積電漲價、手機晶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安謀 (Arm) 將可能於 2026 年調漲權利金,以及 Google 的 ASIC 專案可能再度遞延等因素,看但聯發科未來的發展。台積電漲價方面,先進製程調漲價格 5% 至 15%,以反映更高的成本,衝擊聯發科毛利率改善度。
其次的手機晶片面臨更激烈競爭情況,報告表示,在 2026 年全球手機晶片平均售價將減少 10% 的趨勢下,市場競爭將愈發激勵。而安謀的漲價部分,調高權利金將會對聯發科營運成本造成壓力。而 Google 的 ASIC 專案部分,聯發科為Google 的 TPU 進行設計的專案將再度延期情況下,即便聯發科有機會跟如 Meta 來合作,但實際貢獻的時間預計仍落到 2027~2028 年間,短期仍不利聯發科的發展。
聯發科上週才因輝達 (NVIDIA) 與英特爾 (INTEL) 的合作與入股,被市場視為先前與輝達的合作可能遭到排擠,因而衝擊到股價,造成股價的下跌。對此,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一度出來說明表示,聯發科與輝達的產品和技術是相互補足的,而且雙方的合作範圍廣泛,不局限於單一產品,其中包括終端運算、通用運算、車用市場、雲端領域(例如 NVLink 相關合作)等。這些合作是兩家公司策略一致性的證明,目前進展良好,符合原訂規劃,預計兩三年內可按預期產生開發成果。
雖說聯發科 8 月合併營收繳出不差成績,營收金額 445.47 億元,月成長 3.1%,年成長也有 7.3%。累計其今年前 8 月營收為 3,914.48 億元,也較 2024 年同期增加 12.5%。只是,才渡過輝達與英特爾合作的波瀾,但外資看壞的另一個波瀾又再起。接下來,聯發科高層之後要如何力挽頹勢,市場都在關注。
(首圖來源:聯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