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韓媒報導,三星電子已著手展開高頻寬快閃記憶體(HBF)產品的概念設計與初期開發,準備加入記憶體市場新一輪戰局。
HBF 的設計理念與 HBM 相似,皆透過矽穿孔(TSV)技術 將多層晶片堆疊連接。不同之處在於,HBM 以 DRAM 為核心,而 HBF 則採用 NAND 快閃記憶體,具備容量更大、成本更具優勢的特點。
隨著資料中心對記憶體容量的需求攀升,現有的 NAND 容量已逐漸顯得不足。同時,HBM 屬於揮發性記憶體,一旦斷電就會遺失所有資料;若能額外搭配具備非揮發特性的 NAND Flash,則可在確保資料保存的同時,兼顧高速運算需求。因此,未來市場預期將逐步朝向 HBM + HBF 的雙構架模式,以滿足 AI 算力對高頻寬與大容量的雙重需求。
而 SK 海力士與 SanDisk 最早搶先啟動 HBF 標準開發,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目標 2026 年供應樣品、2027 年量產。同時,日本鎧俠(Kioxia) 亦於今年 8 月展示超高速原型,率先展現技術實力。這些動作顯示,HBF 已成為全球記憶體廠商積極布局的新戰場。
如今,NAND 快閃記憶體市佔率第一的三星電子正式加入戰局,被視為可能改變市場走向的關鍵力量。根據 TrendForce 資料顯示,受惠於 AI 伺服器帶動企業級 SSD 需求,三星第二季全球 NAND 市佔率小幅上升至 32.9%,穩居第一。若將此優勢轉化至 HBF 領域,將使其他企業難以切入市場。
隨著 AI 模型規模快速膨脹,僅依靠 HBM 恐難完全支撐資料中心的龐大需求,因此業界開始關注 HBF 作為補充方案的可能性。HBF 若能成功實現,將有望在確保低延遲的同時,為 GPU 提供更大容量的數據存取,以及減少多餘成本。
(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