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奈米重塑競爭格局!調研:決勝關鍵從製程領先轉向系統完整度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5 日 18:56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觀察 , 晶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2 奈米重塑競爭格局!調研:決勝關鍵從製程領先轉向系統完整度

市場研究機構 TechInsights 發布最新《2026 半導體市場展望總覽報告》,提到 2026 年將是半導體業由高速成長轉入「結構性調整」的關鍵年度,AI 運算的熱度將與能耗挑戰並行,封裝技術成能效與散熱瓶頸的戰略環節,而地緣政治則加深區域製造分化與技術主權競逐。

TechInsights 指出,AI 運算需求將持續集中於雲端資料中心。大型語言模型(LLMs)在參數規模上仍快速增長,帶動伺服器與電源需求暴增,並遇到能耗與算力瓶頸的雙重挑戰。

雖然邊緣運算與代理 AI 的概念逐漸成熟,但 2026 年前仍難成主流。AI 硬體的設計將更專注於功耗比(Performance per Watt)與冷卻架構創新,並推動更多異質運算晶片(xPU)平台出現。

隨著時序進到 2 奈米,TechInsights 表示,該電晶體架構將重新定義代工廠競爭格局,從「製程領先」轉為「架構整合與能效領先」的多維競爭,未來 2 年的重點不僅在於「誰先量產」,而是「誰能維持可擴展的良率與成本結構」。

記憶體部分,該報告指出,HBM4 將在 2026 年上半年量產,成為 AI 加速器與高效能運算(HPC)核心元件;鎧俠(KIOXIA)與 SanDisk 推出全新高頻寬快閃記憶體(HBF) 原型,以平行多陣列架構提供 HBM 等級效能,有望擴展至邊緣與行動設備。TechInsights 也強調,記憶體產能將進一步集中於 HBM 與高階 DRAM,使 NAND 產能受壓縮、價格波動加劇。2026 年記憶體市場將呈現「高階緊缺、低階過剩」的分化格局。

矽光子與 CPO 技術可望降低網路功耗達 70%,同時提高資料傳輸速率。TechInsights 認為,封裝已成為半導體能效競爭的新前線,先進封裝將從製造技術升級為「系統整合平台」,成為晶片與模組之間的戰略連接層,而封裝熱設計、材料創新與光學互連將決定下一代 HPC 平台的成本與可擴展性。

地緣政治部分,2026 年中國的軟體創新將進一步彌補硬體差距,形成「硬體受限、軟體突圍」的局面。

TechInsights 認為,2026 年將標誌著半導體產業從「製程驅動」轉向「系統驅動」的新階段,關鍵變化不僅在技術突破,而是誰能整合跨層級的生態系統(Ecosystem Readiness,「未來兩年的勝負,不再是誰的製程最先進,而是誰的系統最完整」。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